第102章 各方安排

冷泡茶加冰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得知吴氏女情况之后,徐庶当即主动下马。

    并且还给刘备丢过去一个加油的眼神,拉着孔明一起主动离开入城去。

    吴氏女笑的很开心,细心给刘备擦拭身上的污泥,并好奇问道

    “这位郎君看起来颇为面生,可是玄德公在荆州的助臂”

    刘备本来被吴氏女照拂还颇有窘色,但听问起来徐庶后,表情立马不一样了。

    当即滔滔不绝说起来赤壁之战前的荆州时光来。

    彼时虽难展志,但麾下已有徐庶与诸葛亮二人。

    想不到三人共聚不过一年便横遭变故,如今四年过去方才再聚首。

    吴氏女笑的温柔娴静,一边细心给刘备整理衣冠,一边静静聆听。

    徐庶远远回望一眼,然后转头拍拍孔明肩膀

    “全赖诸葛武侯,主公如今与困守荆州相比,大不同矣”

    孔明无奈“元直何必如此作弄于我”

    徐庶哈哈一笑,亲昵的揽着孔明肩膀笑嘻嘻道

    “吾乃真心实意也”

    “名贯千古,功贯千秋。汉臣表率。”

    “彪炳青史,独留其名。谁不羡哉”

    徐庶向来直来直去,对孔明的感受都写在脸上。

    慕其名,叹其才,惜其命,怜其运。

    孔明心下也感动,当初南阳之友不仅仅是因才名,也因互相之间气味相投。

    徐庶更是心性豁达,存义而不惜身,能结为友实乃幸运。

    因此孔明异常热情道

    “元直如今脱身而出,也该寻一良配了。”

    徐庶当即转脸打了个哈哈

    “这成都城倒是也别有一番味道。”

    或是因为许都憋闷太久。

    或是因为如今刘备治下太多新奇玩意儿。

    或许是刘备治下百姓让徐庶既怀念又陌生。

    总之,徐庶如今对一切都好奇的很。

    孔明也笑笑,当即在前领路,给徐庶介绍起这个如今只能算初具规模的成都来。

    益州本地人中,最为上心者当属张松。

    闲暇时去小太学给这群益州的孩子授课,忙时干脆就扎根在府衙正厅办公。

    在这里写公文时,张松时不时还会抬头看看半空中。

    虽然已经过去了半年,但如今张松依旧觉得犹如在梦中。

    去岁此时,就在这间府衙里,他看着不听人言的刘璋品美酒赏舞姬,不闻天下之势,只图昏昏度日。

    今岁此时,还是这间府衙中,他看着光幕展开言后世知千秋祥瑞临,闻听亘古之势,为大业不惜身。

    短短不到一年,不管是他张松,还是整个益州,抑或是百姓与大姓,命运都已完全不同。

    一边将手上这封敦促种植甘蔗的公文封好,张松一边摇头感叹命运的无常。

    然后便看到那位诸葛军师打着哈欠进来了。

    一起进来的另一人素衣佩剑,嘴角含笑身材挺拔,略有风尘倦色,难掩孤毅傲骨。

    张松最近经掌公事,因此瞬间将荆州送来情报中的人名对上。

    于是当即主动跳了起来,于张松而言刘备便是最大的恩主,而眼前这位徐庶于主公困顿时相投,如今更是从北方来奔,更值得张松敬重。

    徐庶简单行礼,然后看看张松笑道

    “闻听益州张子乔,以短小之躯,藏万丈之志,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张松心下有点刺痛,不过抬头看到徐庶眼神坦坦荡荡,便明白过来,这是一个何其磊落之人。

    于是怒气顿消,主动引着徐庶落座。

    徐庶好奇看看张松案上如山的公文,笑道

    “刚才孔明还与我说,若非有张松帮衬,他与主公如何能如此轻松”

    张松连称不敢,但心下也愈发欢喜。

    “元直刚从北来,认为曹贼会如何动作”

    孔明直言相问。

    对此徐庶显然早已考虑过,当即不疾不徐道

    “曹贼必伐荆襄。”

    孔明叹口气点点头

    “与我和士元之断,不谋而合。”

    道理很简单,汉中这块地儿,不管谁占了都没关系,但姓刘的占了就绝对不行,尤其是刘备。

    以曹贼所图,也不会坐视刘备坐大,而能选择的战场无非就是汉中与荆襄。

    汉中易守难攻,荆襄地势开阔。

    关中民生凋敝,若进汉中甚至还需从河南调粮草。

    荆襄地连许都,若挺兵而进可说基本无后勤之忧。

    因此不管最终会打成什么样子,第一场正面战斗必然是要在荆襄展开的。

    孔明专注听着徐庶侃侃而谈,最终击节赞叹

    “元直辨析军势尤胜当初,堪称洞若观火。”

    徐庶笑笑浑不在意道

    “故而,等见识完光幕之后,我便要速归荆州了。”

    “元直怎么来了便要走”

    刘备急匆匆进来,一进入府衙便听到了徐庶的话,当即大惊。

    徐庶宽慰道

    “欲图主公大计,岂能偏安”

    “然无论益州还是汉中关中,庶都不明地理。”

    “唯熟荆州,且如今江陵商贸繁华,公安工学兴盛,庶愿为主公拒敌于江陵之外。”

    刘备沉默,这个道理当然明白,但心中依然不舍。

    看气氛略有沉闷,徐庶眨了眨眼睛促狭问道

    “不知何日能吃上主公喜酒”

    “还是孔明说我才知道,竟错过主公与孙夫人喜酒,憾矣”

    刘备哭笑不得,不过也暂时冲淡了刚刚升起的离愁。

    对此孔明倒是心底明白,等成都走上正轨之后还要对南中亮出刀刃,汉中悬而未决也离不开人。

    而荆州,他本来的打算是让法孝直独控汉中,让更熟悉荆州的士元回去帮衬云长。

    但既然元直回来,那倒是免去了士元奔波之苦。

    闲话少叙之后,徐庶则是忽然记起来一件主公甚为纠结的事情。

    “主公极为挂心的那个陆逊,应是江东陆家的陆议。”

    刘备顿时瞪大了眼睛“根本没有陆逊这个人”

    虽然早有猜测,但刘备不明白徐庶是如何断定的,抛出了此前的疑问

    “江东大姓,既不避讳又不避祸,为何改名”

    “赐名。”

    徐庶吐出了两个字

    “臣在许都听闻,程立梦登太山,捧日,曹贼遂加日於立上,故而改名。”

    刘备顿时懊悔的拍拍脑袋,得势时间太短,再加上以前的游侠经历,导致牵涉到改名,刘备的第一反应就是避祸。

    而如今看来,逊字有孙,确实更像是一种荣宠。

    看刘备的模样,徐庶宽慰道

    “如今鲁肃未逝,吕蒙尚宠,何来陆议立足之地”

    懊悔过后,刘备反倒发现自己纠结于此的心思反倒是出奇的淡了。

    苟苟世家之辈,有何惧哉

    如今帐下卧龙凤雏齐聚,元直孝直俱在。

    刘备甚至还挺想与这些汲取大汉帝国鲜血崛起的世家好好碰一碰。

    光幕所警世家门阀之祸,一刻也不敢忘。

    与其遗祸数百年,不如由将其亲手扫灭

    府衙正厅闲聊过后,刘备便兴冲冲领着徐庶,要去给他挑一个在成都的住处。

    而且看样子明显要彻夜长谈了。

    孔明倒也理解,毕竟对于主公来说,元直的回归意义重大。

    孔明则是径自去寻张神医。

    李世民本来是打算要直接宣召孙思邈的。

    但想想后世关于阎立本的碎言碎语,虽然委屈,但至少而已说明了一件事。

    唐朝这些个因技传世的人,名声上未必就比他李世民要差了。

    既如此大唐国主心态也放得开

    无论是画是诗是文是医,这些的兴盛都需要一个盛世来作为底子。

    既如此还有什么好纠结的太医署走起。

    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不想见观音婢召入宫的那个姓武的女稚童。

    一想到如今方才五岁,未来却是自己的妃子,大唐皇帝便隐隐约约感觉不太对,而且头痛。

    于是,贞观改元后头一遭,大唐皇帝亲临太医署。

    这可以说是一件相当令人新奇的事儿,毕竟是个人都知道如今的圣上不过三十岁,正是龙精虎猛的年纪。

    基本可以说,他们能医的疾病,陛下几乎不会得。

    而陛下身上的痼疾,他们也医治不了。

    再加上慑于玄武门这个半公开的劲爆秘密,以及刚刚被献到太庙的颉利可汗。

    太医署这种在官阶上不上不下的官员们,对他们陛下的感情就尤其的复杂。

    唐朝有跪坐无跪礼,因此李世民来溜达一圈也显得分外随意。

    而赶来的太医令略一琢磨也能猜出来陛下为何来此。

    孙思邈。

    对这位药王,太医署一开始是不服的,毕竟陛下不垂询他们反召民医,本身就是对他们能力的一种否定。

    但孙思邈入太医署之后,靠着过硬的专业碾压,轻松就摆平了其中的龌龊。

    如今太医署大猫小猫都在此迎接而唯独不见孙药王,反倒让太医令心有惴惴。

    不过李世民浑不在意,交代众人自便后,自己便径直去寻孙药王。

    “陛下之疾已有缓解,何苦召我”这是孙思邈见到李世民的第一句话。

    揉揉脑袋,李世民知道这不是虚言,最近半年他饮食已经偏于清淡,鱼肉占了大头。

    味虽寡淡,但能感觉身体负担确实轻松不少。

    “药王便不疑惑,那五脏图是朕得自何处”李世民语调轻松。

    “陛下唤民名即可,勿称药王。”孙思邈推辞

    “五脏图功在千秋,民此行专为答谢陛下而来,谢过之后便要返家。”

    李世民点点头,毫不意外,换了个说辞

    “朕若是告诉你,这幅图来自于数百年后呢”

    明天开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