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千里奔袭

冷泡茶加冰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三十岁的苏定方看着那个行军大总管苏定方,眼神充满向往。

    然后理所当然的,回头看了看皇帝。

    结果看到皇帝李世民正在扭头看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则是在认真研究光幕上的局势图,甚至还在与侯君集相当投入的探讨

    “突厥贼獠皆为轻骑,若是步兵以重盾结阵,如何能破”

    “定方此战必然再大破贼獠潞国公以为然否”

    侯君集看着长孙无忌背后陛下的眼神,小心的往后挪了两步,满口都是敷衍

    “齐国公军阵之见果真独到”

    但长孙无忌几乎同时挪了一步跟上,热情道

    “然突厥贼獠易破不易灭,此时打散,彼时复结,再行侵扰之举。”

    “潞国公有何破敌之见”

    侯君集猛摇头

    “没有。”

    此后能不能领兵都是个问题,操心这个干嘛

    不过至少他侯君集还保有右卫大将军这个官身。

    反观齐国公长孙无忌

    李世民并不理会两人之间的小九九,对着长孙无忌的背影冷哼一声,这才对着苏定方光速变脸,满面都是嘉许之色

    “定方有勇有谋,真乃大唐贤将也”

    简简单单一句话就已经足够让苏烈满面笑容,然后还不忘对着李世积扬扬眉毛。

    李世积干脆闭上了眼睛,眼不见心不烦。

    不过心里倒是觉得长孙无忌说的没错,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觉得西突厥可能还不如东突厥。

    因为至少东突厥与唐颇近,通过走私或者偷学匠造之法,东突厥在军械装备上虽不如唐军,但差的并不算太多。

    但西突厥可能就没这么好命了。

    而果然,耳中传来的光幕不疾不徐的声音也验证了他的猜测。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还分兵,苏定方当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而一打起来,小鲁就迅速发现事情不对了。

    面对较少的步兵,小鲁选择的是全军压上,命令左右翼包围齐攻。

    步兵们不慌不忙,首先撤退到附近的山坡上,保证不会被骑兵俯冲。

    随后结阵,所有人将长矛对外。

    这种情况下,小鲁虽然有十万大军,但没什么用,现场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狗啃刺猬,无从下嘴。

    在小鲁的呼喝下,突厥人组织起了三次攻势,但收效甚微。

    而战场上就是这样,你破不了我的军阵,那就轮到我打你了。

    面对突厥人攻势的连连受挫,苏定方毫不犹豫趁乱发动了进攻。

    前有刺猬,后有铁骑,史书上对突厥人的反应用了两个字来形容奔溃。

    苏定方领军如入无人之境,小鲁眼见不敌抱头鼠窜。

    唐军衔尾追杀三十里地,斩首和俘虏加起来近三万人,酋长以及突厥军官被斩二百人。

    毫无疑问的大胜,司空见惯的大胜,理所当然的大胜。

    拜贞观年间的唐军威势所赐,而且突厥人自己也清楚,如今他们的大可汗就是大唐的留学生,这还打个锤子

    于是西突厥的右厢,五弩失毕部连夜想通了。

    第二天苏定方还没吃上早饭呢,就接到了右厢要投降的消息。

    左厢的五咄陆部比右厢多了一点骨气,但不多。

    左厢在酋长的带领下南逃,最终向大唐的另一路大军投降。

    树倒猢狲散的小鲁则是带领着本部向西逃窜。

    面对这种乱哄哄的景象,苏定方令萧嗣业和婆闰去追杀不愿意投降的突厥人,然后亲自率兵开始了对小鲁的追杀。

    不过因为战争是年初开打的,追杀小鲁时很倒霉遇上了天降大雪。

    部将请求休息,苏定方反对,认为敌人看天降大雪必然休息,这反而是我军胜机。

    在苏定方的以身作则下,唐军冒着大雪追击六百里,最终在金牙山今吉尔吉斯斯坦追上了小鲁。

    有备击无备,而且唐军战力本就强于突厥,小鲁的数万本部被苏定方一击而溃。

    不过尴尬的是苏定方出击时小鲁刚好在打猎,听闻唐军来了直接就逃了,只带一些残部跑的特别利索。

    双方继续一逃一追,再次跑了五百里之后,在碎叶水今哈萨克,苏定方再次追上了小鲁。

    又是一番大战,小鲁的残部被尽数俘虏,但小鲁本人带着儿子以及数十骑成了漏网之鱼,逃往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

    小鲁这一趟直接跑了一千二百里,让苏定方都为之惊叹,表示老了真追不动了。

    不过很快石国的苏咄城城主伊沮达派人来送信,表示他已经诱捕了路过的小鲁,唐军什么时候来领人啊

    至此,这趟西突厥的灭国之战才终于彻底结束。

    从长安到西域,再从阿尔泰山到碎叶水,单程接近七千里,很难想象这是一千多年前一个快六十岁的老将所打出的战绩。

    等到西域的突厥兵灭的差不多了之后,萧嗣业才终于有空过来将小鲁带走,送往长安表功。

    此战之后,苏定方官嘉左骁卫大将军,荣封邢国公。

    而被抓回来的小鲁则已经没有一点脾气,他在路上跟萧嗣业诉苦

    唐太宗待我甚厚,可我背叛了他导致如今被老天惩罚,希望能让我死在昭陵,好给太宗谢罪。

    对小鲁的这个愿望,李治研究了一下,突发奇想在昭陵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献俘仪式。

    然后杀人诛心的赦免了小鲁的死罪。

    毕竟小鲁还有用处呢不是仅仅过了两个月,李治趁着新年又在太庙举行了一次声势更加浩大的献俘仪式,主角依然还是小鲁。

    连着当了两次现眼包的小鲁终于绷不住了,不到一年就郁郁而终,被李治特意下诏埋在了颉利旁边。

    至此,二凤对突厥的攻略经过两代人终于彻底收尾。

    唐朝的疆域也正式延伸到了中亚地区,堪称前无古人。

    唐朝在西域的威望也达到了极盛。

    虽然没有想象中的跌宕起伏和峰回路转,但苏烈已经很满意了。

    同为将领的李靖就赞赏有加

    “示敌以弱,随后一战而定,千里追击,追亡逐西。”

    “此乃名将之风也。”

    李世积也给出了自己认为的公允评价

    “战则果断,追则果决。”

    “纵余亲至,亦不过如此。”

    苏烈顿时喜上眉梢,然后眼巴巴瞧着李世民。

    李世民对此自然不吝赞赏

    “定方勇略兼备,临危制敌,谋定后动,一战振国安民,乃国之柱石也。”

    苏烈喜不自胜,不过还是谦逊道

    “仍然险些为这小鲁可汗所逃,若我能壮年出征,定能阵擒这小鲁可汗,不至于空耗马力。”

    对此李世民只是笑笑,秦王时他每战亲临,自是知晓敌方将帅若是想逃你根本留不住。

    但苏定方的求战之心拳拳他还是懂的,因此当即允诺

    “如今河西尚且不安定,自当让朕再览阴山踏牙帐之英姿。”

    对此,苏烈郑重行了个叉手礼,以示愿追随。

    一旁尉迟敬德满眼都写着不服气,但他因失言而获上责骂的次数不少,因此也学乖了,如非必要绝不开口。

    不过秦琼在旁边小声幽幽道

    “看昔日手下败将蒙圣恩,不服气”

    平窦建德和刘黑闼时,他们都是陛下阵前斗将,因此可以说都赢过苏定方,而且还是两次。

    因此秦琼对尉迟敬德脑内想的是啥,简直比自己肚子上有几条刀疤都要更清楚。

    故而告诫道

    “如今陛下欲开百载盛世之始,伱我皆当奋勇争先,而非恃功自傲。”

    类似的话已经说了太多,秦琼也没更好的办法。

    毕竟玄武门时,尉迟敬德亲手射杀李元吉,并带甲士入宫请太上皇下诏。

    这份功劳不好明说,但尉迟敬德对其的显摆,所有人都看得到。

    只希望这个老朋友如今通过光幕知晓未来被“引退”能有所警醒。

    不同于武将这边的展望。

    房玄龄看了眼苏烈,又瞧了眼还在盯着光幕皱眉的长孙无忌。

    扭过头就撞上了杜如晦的目光,并看到杜如晦点了点头。

    两人心里想的事情用几个眼神就已经交流完毕

    苏定方之胜应当就是长孙无忌被逼自缢之始。

    从时间上来说不过相差一年,从推论来说,西突厥灭后,皇子治的威信应当就无法动摇了。

    虽然还没亲眼看到,但从废后成功,西突厥战事再启,就能看出来那时长孙无忌的逐渐退守。

    而此战大获全胜,并献俘两次之后,长孙无忌应该就再也无力与自己亲外甥抗衡了。

    不过两人也就在心里唏嘘了一下,甚至不由得赞叹长孙皇后看得清楚明白。

    贞观初长孙皇后就担心长孙氏荣宠太盛反致灾祸,因此力劝长孙无忌罢相。

    没想到这个看法竟在光幕这里得到了完美验证。

    不过两位重臣再次对视一眼,想起来彼此子嗣的那些事,整颗心也不由得往下沉了几分。

    李世民的感叹打断了两人的沉思

    “呵,如此獠贼还想死在昭陵”

    “就该如皇子治一般行事,让其忧恚而死”

    “正该杀人诛心”

    光幕上的大唐从西域而出,大片大片都被染成了朱红色。

    如此对比下,李世民头一次觉得

    左下方那一块吐蕃怎么如此碍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