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五子良将于禁

而立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三国刘表之鲸吞天下最新章节!

    刘表对于朝廷议对自是一无所知的,安排好府中上下大小事宜,端上一碗热粥,再度回到房间。

    此时陈氏正晚起倦梳头,刘表见了会心一笑,轻轻接过梳子,替陈氏打理起满头青丝来。

    陈氏温情的看着替自己梳理头发的夫君刘表。

    “夫君,如果我们能生生世世如此就好了。”

    “好,那我们且先定他个三生之盟。”

    刘表一边替陈氏梳着满头青丝,一边与陈氏盟誓道。

    “一梳梳到头,二梳梳到尾,三梳梳到白发齐眉。”

    刘表一边为陈氏梳理着头发,一边轻声说道,而陈氏听的则更是一脸柔情。

    替陈氏梳好头发,刘表又从梳妆台上拿起眉笔,给陈氏描起眉来。

    替陈氏画好眉,刘表细细打量,不禁动情道。

    “丹儿,愿我俩能这般白头偕老。”

    陈氏听得话语,自是含情脉脉的看着刘表,而后不禁轻轻点头。

    目光来到豫州颍川陈氏,陈寔老祖因为年迈,早已不再管理家族事务了,是以此刻的陈氏族长,也就是其长子陈纪。

    此时陈纪正就明年年初父亲八十大寿的事务,特意前来禀报。

    这时房门敲响,陈纪之子陈群手持一封书信,兴冲冲的走进门来。

    陈群乃长房长孙,向来稳重,虽未及冠,就已被陈寔赐字“长文”,并被认为是颍川陈氏第三代的扛鼎之人。

    男子二十加冠,赐字,表示已然长大成人。提前赐字,表示长辈认可其已经长大成人了。

    在陈群还小的时候,陈寔就曾说过“此子必兴吾宗也”。

    因此陈寔见得陈群竟然有如此兴致,也不禁笑道。

    “长文,有好些年不见你如此失态了。”

    陈群向祖父陈寔与父亲陈纪见礼之后。

    “祖父大人,有所不知,姐姐来信说,明年年初会和姐夫一起回家省亲,并给祖父祝寿呢。”

    陈纪接过书信,细细查阅。不一时就有些老泪纵横了。

    女儿陈丹出嫁十五个年头,虽然常年都有书信往来,但毕竟夫婿刘表常年在外,因此一直都未曾回过娘家。

    自家女儿向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的,女儿是胖了还是瘦了。

    有没有受到过夫家的刁难,有没有受苦,这些情况区区书信又哪能得知。

    此时得知明年年初夫婿一家就将回家省亲,思念之情一起,陈纪此刻也有些难以自禁了。

    陈寔闻言,脑海里却是不由得想起当年那个英姿勃发的身影。

    第一次党锢之祸时,自己受阉宦一党迫害,被抓进北寺狱中,百般折辱。

    次年大赦之时,才得以放归,而刘表延医问药,乃至亲自驱车一路护送回颍川老家。

    刘表乃士林俊杰,“八及”之一,再加上如此举动,陈寔自然对刘表的观感甚好。

    后来刘表与孙女陈氏结为连理,陈寔也是喜闻乐见的。

    可惜因为第二次党锢之祸,刘表不得不逃亡在外长达十五年之久,也不知这岁月蹉跎,可曾消磨意志,泯然众人。

    这时陈寔接过陈纪递来的书信,细细查看一番之后,又递与陈群。

    “快拿去与你母亲,让她也高兴高兴吧。”

    待陈群退去之后,陈寔看向长子陈纪轻声说道。

    “看来先前山阳刘氏所书,太平道之事,十之八九了。”

    “这刘表刘景升也是个有大志向之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值此乱世,我颍川陈氏也该好好谋划谋划了。”

    陈纪闻言,凝神沉思,点头应是。

    目光回到山阳刘氏,刘表与陈氏用过早饭,安排着仆从给临近郡县的亲近宗族,一一递送年礼。

    这时管家福伯走近前来。

    “公子,前段时间去泰山郡的侍卫回来了,还带了一个叫于禁的年轻人前来投效。”

    刘表闻言,一下子站起身来,颇有些急不可待的说道。

    “哦,此话当真?人在哪儿,快,快带我去见他。”

    “公子,我已安排在正堂待客。”

    福伯躬身回道。

    “好,好,福伯你慢慢来就行,我先过去了。”

    说着,刘表就已一个健步飞奔而去。

    陈氏见此,微微摇头一笑。夫君求贤若渴如此,看来这个叫做于禁的年轻人,应该是个大才无疑了。

    刘表飞奔出房门,一路思量。对于这于禁于文则,能够接受自己的招募,刘表多少还是有些意外的。

    此时的于禁虽然只是无名小卒一个,但在历史上却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且以治军以法,闻名于世。

    但他此时因寒门出身,着实声名不显,还得等到明年黄巾叛乱之时,才会投效骑都尉鲍信。

    并在鲍信死后,成为曹操的部将,直至名扬天下。此刻能够截胡成功,刘表自然非常高兴的。

    待快到大堂之时,刘表停下脚步,稍一整理着装,平复平复心情。

    随后龙骧虎步的迈进正厅,只见一三十岁左右男子,正安坐榻前,目不斜视。

    观其举止,便知于禁是一个威严毅重,不苟言笑之人。刘表心中欣喜之余,拱手言道。

    “吾乃刘表刘景升,可是于禁于文则当下?”

    于禁见得来人气度非凡,隐约间似有滚滚气势碾压过来。

    于禁本来就是前来投效,又见刘表气度不凡,为人谦逊有礼,于是立马起身下拜道。

    “属下于禁拜见主公。”

    刘表见了,甚是欣喜,连忙一把扶住于禁。

    “哈哈哈,好好好,吾能得文则相助,如鱼之得水也。”

    于禁闻言,忙谦逊道。

    “属下不敢当主公妙赞。”

    刘表见得于禁纳头就拜,心头也是暗爽,自己莫非也有那王霸之气侧漏,能引得无数人投效不成。

    刘表正思虑之时,见得于禁有些欲言又止,于是开口言道。

    “文则有何话语,但说无妨。”

    “主公曾言,明年恐将有太平道叛乱发生,不知此事?”

    于禁拱手问道。

    “确有此事,文则也知刘某前些时日受了疫疾,幸得先祖庇护,赐下仙丹灵药,方才醒转。”

    “而太平道叛乱也是先祖告知,刘某多番查证之后,方才书信告知文则的。”

    “当然此事,吾也已上书朝堂,相信朝中君臣也定当会用心处置此事的。”

    于禁闻言如释重负,毕竟叛乱一起,必将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

    自己投效于刘表,不就是想要帮帮苦难的天下百姓么。

    当然不说天下苍生那么宽泛,哪怕只是救得一郡一县也是好的,这也算是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这也算是一件幸事。

    刘表见于禁此番模样,也知他是个忧国忧民之人,心中更觉器重。

    “文则,吾虽已将此事上书朝廷,但我等也不得不做好两手准备。”

    “一旦朝廷未能处置好此事,以致于叛乱四起,那时还需我等保境安民才是。”

    于禁闻言,立马下拜道。

    “主公若有差遣,属下莫不从命。”

    随后刘表让福伯唤来从子刘磐。

    “我山阳刘氏,汉室宗亲,鲁恭王之后,传承至今三百年矣,门客佃户数千家。”

    “今恐有太平道叛乱一事,我欲以刘磐与于禁为将,练兵千人,以做防备。”

    刘表吩咐道。

    于禁听得也是一凛,家将那也是将啊,更何况还是统兵千人了,在内地州郡那都是属于都尉之职了。

    郡一级设太守、都尉、监御史三官,各领郡内政务、军务、监察之事。

    而且与主公从子刘磐统兵千人,自己哪怕是个副将,那也是一步登天了。

    于禁与刘磐,相视一笑,齐齐拜倒。

    “末将领命,定不负主公所托。”

    随后刘表又令管家福伯调拨钱粮及前些时日打造的长矛、弓箭,与刘磐,于禁练兵之用。

    “另外,府中《孙子》、《吴子》、《六韬》等珍藏兵书,你二人也尽可阅之,日后还望都能做那万人敌。”

    刘表看着拜倒的二人,不由勉励道。

    于禁与刘磐听得刘表对自己还有这等厚望,心中似有滚滚热浪涌起。

    “末将多谢主公栽培,当竭尽所能、以报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