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正与达

方莫语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汉末之贾政最新章节!

    光阴飞逝,夏季不知不觉就到了,眼下的天气颇有些炎热。

    南郑诸事理了告一段落,南方既有文聘坐镇,又派了降将杨昂前去招抚,贾政倒也不怎么担心阎圃会再出什么变数,想着北面盘桓不去的马腾军,终究觉得这边的问题大一些,何况还差点把归九干掉……这场子,总是要找回来的!

    用来完善火牛计的辕头一时还没做完,贾政倒也没打算一直等下去了,反正牛只、布匹、油料都是分批发往前方,便安排好得力靠谱的人留守理政,便可亲率大军北上,把马腾军不识好歹的试探兵马给打发了。

    盘算了一番,被贾政留下来的,是羊净和杨陵。当日的对谈,这对文士颇得他的心意,羊净肚里颇有不少货,杨陵的心思也颇敏锐,带去阵前一时无用,留在这后方倒是可以慢慢刷点经验,多少有点长进。

    其余的人,则伴随着贾政一同北去,旁人也就罢了,楼骥这个马商出身的,此去对阵西凉,想来便有许多事务他也了解,和他那留在沔阳的叔父楼房两人,都可以帮助贾政得个知己知彼的先机。

    到了沔阳城内,萧白狼和归九却都不在,城中只留有一员文官主事,便是此前遣来此处的古望,贾政有些讶异,不过看看城中,兵力基本都抽调一空,基本只剩下些衙役而已,这才稍稍放心。扩张太快,贾政发现自己也开始有了些疑心病,比如这些初到帐下的人,放出去治理地方,未免就不够放心……但如果没有兵权在手,那便威胁不大了。

    古望态度颇为恭谨,呈上来许多册子,写着近日来的事儿和处置的方式,贾政略略翻看,即便没有特别妥贴,那也算是够用心了,便说了几句话勉励,倒也记得这人的字是亭芝,便问道:“亭芝,为何归九和萧白狼都不在?”

    古望拱手道:“本是萧中万户坐镇此处,归中万户守阳平关……前番报说有变,萧中万户急急提兵去阳平关了,后边换了归中万户回来,而属下到后,归中万户便说城中有属下理事,不必在此浪费时间,又带兵去阳平关了。”

    贾政皱了皱眉,这归九还是这般桀骜不驯,但也不能说错,后方既然有管事的,那么他去支援阳平关,其实倒也算得上是合理。

    “主公,还有一事!”

    就在贾政觉得差不多了,考虑休整一番再前去阳平关下营时,古望又上前一步禀报。

    贾政有些奇怪地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

    ……

    被米贼窃据的汉中郡,终于名义上又回到了朝廷的怀抱,一时便有许多人心头热切起来。

    前段时间在南郑,走了蒙山的门路,得以引荐的几人便是个中例子。

    不过,汉中毕竟是可比一州的大郡,分散在各处城池的士人,便是心头热切,有意投效,也没那么快到。

    在沔阳县境的东南,临着沔水的一个小村上,便聚有不少从关中避难而来的士人。

    说来也奇,张鲁本是一方叛贼,然而朝廷被董太师把持之后,又经历了数度动乱,这相对安定的汉中反而成了士人避难的一处所在,只是多数因为张鲁行鬼道,而不愿为其所用,或者隐逸一处,或者在此休整过后,便再度往南投蜀地,或者往东去南阳、荆州罢了。

    “孝直!”带着些公鸭味道的嗓音响起,身子颇为壮健的一名浓须青年推开了房门,走了进去,见那名比自己小上几岁的少年人正有些没形象地仰面躺在竹席上,不禁有些火气,走过去踢了踢他,说道:“你这厮怎地这般惫懒!真个就要在这个小村上虚度一生不成?”

    少年人伸腿踢了回去,嘟囔道:“我法正今年不过十八岁,便活个六十年,还有两个十八岁有余可以活,孟子敬你这泼厮说什么虚度一生的话来?”

    这少年便是后世名满天下的法正,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上,要做刘备后期的重要谋主,以奇谋论还要胜诸葛亮一二分的……而和他结伴的浓须青年,便是偕他一同从关中逃难而来的友人孟达了。孟达在原来的历史中,为了拍刘备的马屁,避刘备叔父刘子敬的名字,把字从子敬改为了子度,这时候却还是没改的。

    两人是搅闹惯的,孟达忍不住又和法正对踢几脚,法正终是无奈,坐了起来,孟达这才在他一旁坐下,说道:“我探听到,那夺了汉中的少年将军这段时间没少招贤纳士!”

    法正听了,根本不为所动,起身打着了火,点燃了屋子中的小火炉,上边放着的一把铜壶装着半壶水,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喝剩下的。

    孟达看了他一眼,仍是颇为兴奋,说道:“我看,当今各处诸侯要么是些老头子,要么就是些小公子……便说益州新继父位的那位公子爷刘季玉,从前在京师时识得他的人也不少,是个懦弱成性的孺子罢了,哪里是能成事的呢?”

    “你不去蜀地了?”法正忽然插了一句。

    孟达摇了摇头,笑道:“此前不愿意跟着米贼装神弄鬼过活,去他处又太远,才想着去蜀地,现在眼前摆着个少年英主,还去那鸟地方做什么?”

    说着,孟达的念头更加坚定起来,伸手去拉了拉法正的袖子,说道:“这少年将军英武,我看你我二人应当早些儿收拾了行囊,前往投奔!”

    法正抬了抬手,甩开了孟达的手,看了他一眼,嘴角带上了些笑容:“那少年将军姓甚名谁?字号是什么?你可打听清楚了?”

    法正这一问,孟达倒有些怔了,想了想,说道:“好像是姓贾……”

    铜壶中的水开始滚动,法正用布垫住了,给自己倒了一杯清水,吹了吹,喝了一口,缓缓道:“贾政,尚书贾诩之庶子……”

    孟达有些讶异,说道:“怎会是他?这人往时在京师,可也没什么名声……你,你又是从哪里探听到的?”

    法正摸着杯子,淡淡道:“像你这厮成天和那些恶少年厮混,自是探听不到。”

    二人都是出身官宦之家,虽然交好,所喜好的却是不太一样。法正平日里就爱看些书卷,不时琢磨些整人的点子,孟达虽然也读书,却更爱斗鸡走狗,和一帮恶少年饮酒玩耍。

    听着法正嘲笑,孟达微微脸红,这一路从关中南逃,固然是他用武勇卫护这文弱少年,却也依赖了法正的不少点子,这才没被人家算计,甚而在这隐居的小村里还颇受周围人尊崇。

    他也是听出了法正话语之中,竟是也在关注着那少年将军,忙问道:“你既然知道贾政,那你觉得他为人怎样?可值得投靠?”

    “短短数月,便从无到有,打出这堪比一州的土地……”法正缓声说着,眼睛看向了孟达,“换做你来,便有着他的运势,能做到吗?”

    孟达摇了摇头。

    法正继续道:“往时声名不显,此时又头角峥嵘……汉家丧乱连生,此时一个尚书庶子的身份,又有什么好假冒利用的?显然也不是旁人的傀儡,那么便是个要一鸣惊人的英主了。”

    “孝直,那你又何必说那么多!”孟达又兴奋起来,“便听我说,快收拾了行囊,去南郑找人引荐呀!”

    法正只是冷冷一笑,“去南郑做什么?我若跟你说,此去南郑,这贾将军必然不在,你信也不信?”

    “那是为何?”

    法正伸了个懒腰,说道:“他虽定了汉中,凉州马腾来袭扰的兵马未去,便能放心?”

    “那我等便去沔阳城内,等他大军北上,便即投效?”

    “孟子敬,你的志向,便是做个小县的小吏,或者是人家帐前的传令兵,就足矣了是吧?”

    孟达转了转眼睛,并不生气,而是一脚又踢向了法正,笑道:“孝直,你这小厮养的,又生出了什么鬼主意了?”

    法正再度回踢了一脚,从袖中掏出一片布帛,朝着孟达扔了过去。

    孟达抓住了那片布,双手抻开了看着,却是这几日村里贴过的海捕文书,上面写得有不少人名,其中的一个被用墨水重重圈出,孟达下意识地读出了声:“申耽?”

    孟达有些狐疑地看了法正一眼,见对方箕坐着,眼睛正直直看着自己。

    “你有办法抓到此人?”

    法正笑了笑:“是。”

    看见了法正这一脸宛若狐狸的笑容,孟达竟是无来由地多了些底气,也不再追问方法,只说道:“去哪里?”

    法正抬起手来,揉了揉眼皮,看向孟达的眼神中竟有些羞涩起来:“唔,去沔阳城啊……”

    孟达有些无语起来,“既然左右是去沔阳城,那你又何必驳我?”

    “这件事要成功,却是不能等,要快些……”

    ……

    沔阳城中。

    古望有些忐忑地忘了贾政一眼,终是鼓起了勇气,说道:“主公,前几日有两个少年来投效,说是有办法捉到主公正在海捕的奸人……依着他两个的计策,已拿得有一人,主公可要看看?”

    听了这话,贾政倒是有些好奇起来:“那两个少年叫做什么?”

    “一人名法正,字孝直;一人名孟达,字子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