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财利动人心

向晚非雪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贞观极品公子最新章节!

    离开广和居的程处亮并没有走远,而是直接进了与广和居相距不远的另一间酒楼,进了门,也不理会迎上前的店小二,直接上楼,推开一间雅间的房门,走了进去。

    雅间之内,已经有了一个人在等候,如果薛琰在此处的话,对这个人肯定不会陌生,正是那个前些时日,到他武阳郡公府上,逼着薛琰退亲的崔榷。

    “小公爷!事情可办妥了!?”崔榷见程处亮进来,连忙起身相迎,不过他关心的显然不是程处亮,而是另有他事。

    程处亮闻言,一声冷哼,自顾自的坐下,倒了杯酒,一饮而尽:“崔榷!你当真有把握,那神仙酿是薛琰自家酿造,而不是从外面买来的!”

    崔榷一听,就知道事情除了岔子,忙道:“自然是真,薛琰那小儿虽然做的周密,可是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纵然他府上的下人口风严,轻易撬不开,可是邻里之间,难道还需为他保守秘密不成,每日里他家后院传出的酒香,闻着都能把人给熏醉了,倘若不是再酿酒,还能是什么?小公爷,难道那薛琰小儿当真这般胆大,敢和程家作对!”

    程处亮是个直性人,面带怒色道:“那薛琰甚是强硬,任凭我再怎么挤兑,也不肯服软,今日这事,看来是难办成了!”

    崔榷闻言,不禁心急道:“小公爷!那薛琰是如何说的?”

    程处亮沉着脸,道:“还能怎地说,只说没有一千坛神仙酿,而后便让人将我轰了出来!”

    崔榷又问道:“小公爷可曾讨要那酿酒的方子?”

    程处亮一愣,道:“这个却是不曾!”

    崔榷顿时大急:“小公爷!不如再去一次,便直言告诉那薛琰,交出酿酒的方子,则两家太平无事,倘若不交!”

    砰!

    没等崔榷说完,程处亮一巴掌拍在了几案上,怒道:“说的什么浑话,难不成我程家真的成了为非作歹的恶霸,崔榷!我今日肯帮你去闹那广和居,是看在我母亲也出身崔氏的份上,倘若不然,谁有心管你这破事,你若是有法子,便自己去,我可不陪着你丢脸!”

    程咬金的正妻出身清河崔氏,和崔榷出身的博陵崔氏,份出一门,虽然已经算不上什么亲戚,但是这些世家的生存之道就是相互依扶,既然都姓崔,五百年前是一家,如今两家人又多有在朝为官的,相互之间有些来往,自然也很正常。

    听两人的对话,很明显的就是崔家看中了神仙酿所蕴含着的巨大商机,有些坐不住了,想要来分上一杯羹。

    如果两家没有退亲的话,崔榷上门讨要,说不定薛琰还真的给了,可是如今两家的亲非但没有做成,更是因为薛琰意气用事的一纸休书,让两家成了仇人。

    都说财利动人心世家大族一个个的虽然都是豪富,可是人心的贪欲是永远都没办法满足的,眼睁睁的看着武阳郡公府日进斗金,崔道基可以说心里就像是有猫在挠一样,这才让崔榷想办法。

    所谓的想办法,不过是说的好听一些,其实就是巧取豪夺,这也是世家大族在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管用的计量。

    在这些世家大族独特的思维当中,但凡他们看上的东西,就应该是属于他们的!

    很无耻,也很强大!

    这些所谓的世家大族,上层精英,在他们的头脑之中,从来都是只有家,没有国,至于平民百姓,在他们的眼里更是如同蝼蚁一般,无足轻重。

    说他们是社会败类都是轻的,这些世家大族,简直就是祸乱的根苗。

    后世之人分析每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历来都说是因为土地兼并,可是薛琰却认为土地兼并,从来不是导致农民起义,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只是一个方面,因为土地兼并再厉害,古代农民也不会失业,因为土地再兼并,那也只是农民将所有权卖给了某个阶级的,也就是所谓的世家大族,但是耕作这些土地的,毫无疑问还是农民,当然农民交的租子会更高,但是绝对不会直接导致农民起义。

    简而言之,土地是兼并了,农民生活更苦了,但是土地还在,并没有兼并后消失,一样会出产粮食作物,农民还能活下去,而地主虽然收取的租子很多,但是绝对不会竭泽而渔的逼死农民,因为地主大多数都是有文化的官僚阶层,他们自然不会愚蠢到逼死农民,毕竟,地主收租子太厉害,农民活不下去,谁去给他耕地种田,他收取谁的租子?

    而另外一个佐证就是,不论是唐代以前的门阀世家,还是唐代至今的古代文官儒家集团,历史上所有王朝都是不交皇粮的。

    国家的土地,一部分在农民手里,向国家交税养活皇室、军队、文官集团,而另外一方面,文官儒家集团,本身就是地主阶层,不论是周朝的春秋战国、西汉东汉、三国、两晋、五胡乱华、南北朝、隋朝等等,掌握国家权力的,都是门阀世家地方豪强,这些人是不交皇粮的。

    这些世家大族,和唐代以后的文官儒家集团是一样的,他们种的土地不交皇粮,而农民却是要供养他们,而随着王朝统治安定,吃国家财政饭的人越来越多,统治阶级越来越臃肿,收取的农民税收越来越多,徭役摊派让农民渐渐不堪忍受,索性要么是直接卖了地,要么是将地连带着自身投靠了世家大族,或者是后来的儒家文官士大夫阶层,那样可以避免赋税和徭役,这才是土地兼并导致王朝覆灭的真相。

    而这样国家控制下的农民、土地越来越少,剩下的农民自然越来越苦,而皇朝统治,却开始不稳定了,所以什么王莽新政、王安石变法等等便开始实行。

    但是,变法派想要从统治阶级,也就是世家世家大族、文官儒家士大夫阶层夺取利益,那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王朝统治下的农民越来越苦,很多官府直接下辖的老百姓不堪忍受越来越繁重的赋税和恐怖的徭役,在官府催逼的时候起义杀官反抗,这是大多数的情形。

    然而,这种条件下的农民起义,是不可能对王朝造成真正的伤害的,因为这种起义都是区域性,小规模的,是无法对抗王朝正规军的镇压的,所以这种区域性的农民起义很快就会被打散镇压。

    当然了,这种小规模区域性的农民起义,虽然不会使得王朝,但确实极大的动摇了王朝统治的根本,但是,这种小规模农民起义,并不是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动摇王朝统治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阶级。

    比如秦代以后的两汉、三国、两晋、五代十国等等一直到隋朝,动摇王朝统治根本的,是世家大族,而推翻王朝的过程,也很简单。

    隋朝以前的王朝更替,都是门阀世家一步步的兼并土地、扩充隐形实力,而到了王朝末期后统治动摇,一旦发生天灾,农民活不下去起义那是必然的,而这些门阀世家则是审时度势,要么为了获取更大的实力出面扑灭这些起义,要么是直接纵容这些农民军,彻底动摇王朝统治,而后数个门阀世家便摘桃子。

    伴随隋朝以前的王朝更替,往往还有边患,而边患更是推动王朝灭亡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一般边患需要的农民组成的军队、粮食、工程、徭役,而造成对农民沉重足以破家的负担,更是极大动摇王朝统治最大诱因。

    而且,外患还通常被门阀世家所勾引,对于门阀世家,可是没有什么华夏夷狄之分的,只要能统治天下,这些门阀世家,以及后来的儒家文官士大夫阶层,里通外国,出卖华夏民族利益的事情屡见不鲜,隋朝以及以前的王朝,灭亡原因就是这些,门阀世家和游牧民族,其中,世家大族占据着主因。

    当然了,如今大唐定鼎天下不过十余载,贞观天子当朝,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崔家自然不会作死的现在就有什么想法。

    但是,崔家依然秉承着数百年来,世家大族的一贯准则,我的是我的,不是我的,想办法也要变成我的。

    薛琰的神仙酿赚了大钱,这让崔家眼红不已,他们习惯性的认为,寒门出身的薛家凭什么掌握这么一大笔财富,这些钱就应该是属于他们这些出身高贵的世家大族。

    既然被财利动了心,那么接下来,自然就是拿来主义了。

    崔榷的办法很简单,既然通过正规渠道得不到酿酒的方子,就只好走非正常渠道了。

    今日崔榷出门,正好在城门处遇见了,正要和一众从人出城打猎的程处亮,崔榷顿时计上心头,陪着话,将程处亮拉到一旁,添油加醋的将李俊熙休了未过门妻子的事情说了一遍。

    程处亮是个直肠子,登时就是火冒三丈,也不去打猎了,带着人就杀到了广和居,按照程处亮和崔榷商量的,程处亮一进门就指明要一千坛神仙酿,待到薛琰没有颁发的时候,再提出入股,或者两家各自经营,那酿酒的方子,自然也就成了薛琰休妻之后,崔家小姐的精神损失费了。

    谁知道,薛琰是个硬骨头,竟然油盐不进,任凭程处亮再怎么咋呼,就是不搭理。

    崔榷眼看着程处亮要打退堂鼓,心中大急:“小公爷!酿酒的方子事小,卢国公他老人家的面子事大,那薛琰小儿这般强硬,显然是没将卢国公放在眼里,这等狂悖的小儿,岂能轻饶!”

    程处亮性子直,可并不代表他就是个蠢蛋,当然,被崔榷几句话忽悠的就自找上门去讨人嫌,他的智商的确堪忧,可是事后,琢磨了一阵,程处亮也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些欠妥,莽撞。

    本来嘛!

    崔榷家和卢国公府本来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虽然薛琰无缘无故的修掉了未婚妻,这事儿让人很恼火,可终归和他程家没有半文钱的关系,他凭什么扮演正义小天使,去讨个什么公道。

    但是程处亮这个单细胞生物的脑筋活跃程度,确实不怎么样,他只遗传了程咬金的莽,丝毫没遗传到程知节的精,被崔榷这么一激,立刻就将心里那一点点理智彻底冲毁了。

    “好个小贼,竟然敢看轻我父!”

    薛琰表示:喂!我什么都没说好伐!关我屁事!

    崔榷见状,心中大喜,忙道:“薛琰小儿无理,正该教训!”

    程处亮也不说话,蹦起来,就向外走,可刚走了两步就站住了,方才还怒气勃发的像头老虎,这会儿蔫得和老鼠都能攀亲戚了。

    “魏大人!小侄见礼!”

    崔榷见平日里天不怕,地不怕的程处亮这会儿乖巧的简直像个三好学生,心中不由得疑惑,可是等他朝门外望了一眼,看清来人的时候,险些吓得从楼上跳下去。

    来人赫然是当朝秘书监魏征,魏玄成!

    魏征早年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后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李密,元宝藏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征所写,李密见魏征非常有文才,于是召见魏征,魏征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不用。

    后来,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征随李密归降李唐,而李密部将徐世绩尚且占据着李密原来管辖的领土,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

    李密投降李唐,徐世绩自己占据这么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从,魏征在武德皇帝面前毛遂自荐,请求安抚山东,武德皇帝允之。

    魏征随即作书与徐世绩,劝徐世绩投降,徐世绩于是派遣使者至长安,倒向了李唐。

    再后来,窦建德率军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挡不住,率军转驻黎阳,被窦建德击败,魏征及李神通、徐世绩都被俘虏,窦建德看重魏征的才能,用魏征为起居舍人。

    武德四年,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窦建德率军来支援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并将其生擒,魏征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听说魏征才能初中,便用魏征为太子洗马,礼遇甚厚。

    武德五年,刘黑闼勾结突厥寇犯山东,魏征见李建成虽然是嫡长子,但是功绩不如李世民,于是建议李建成去请战立功,李建成听从魏征的建议,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

    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李元吉等诛杀,李世民听说魏征以前经常劝谏李建成把他安排到别的地方去,便派人把魏征带问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

    魏征回答说:“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

    李世民见魏征说话直爽,没有丝毫隐瞒,于是赦免魏征,并用魏征为詹事主簿。

    贞观元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征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征询问得失,魏征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欣然接纳。

    同年,河北一带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旧属,因玄武门事件搞的人人自危,李世民派魏征前往河北进行安抚。

    路上魏征正好碰见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被押往京城,魏征让将二人释放,仍旧任命官职,这样河北太子旧属才会相信李世民是真的要赦免他们,于是山东平定。

    魏征在朝,一向以直言进谏闻名,便是当今天子李世民对魏征也畏惧三分,更不用说是程处亮了。

    算起来,魏征和程处亮的老子程咬金也算是旧交了,当年一起在瓦岗组团造反,那交情能浅得了。

    平时,魏征就几次见着程处亮横行霸道,惹事生非,每次都是狠狠教训,还带告家长的,事后回家,程处亮又免不了挨程咬金一顿鞭子,因此,见着魏征,程处亮立刻就像老鼠见了猫一般。

    魏征只是淡淡的应了一声,他今日是与老友相聚,见着程处亮,也没放在欣赏,只是随口说了句:“没事就不要再外面招摇!”

    程处亮闻言,就好像得了圣旨一样,忙不迭的答应:“是!是!小侄这就回家读书!”

    说完,一溜烟的跑了,至于去找薛琰麻烦这件事,早就被他忘到了酒仙云外。

    而魏征则差点儿被程处亮一句“回家读书”给闪了腰。

    读书?读什么书?

    虽然孔圣人都说,有教无类,但是魏征听着程处亮要去读书,怎么都觉着让程家人读圣贤书,有那么点儿有辱斯文的意思。

    算了,不去想了,与好友进了雅间,畅谈欢饮,只可惜不是广和居的神仙酿,对神仙酿的大名,魏征自然也有所耳闻,只是他为官清廉,三十贯一坛的神仙酿还真的有点儿消费不起。

    魏征在为自己不能一尝神仙酿而惋惜,隔壁的崔榷则是在为得不到神仙酿的酿造秘方而百抓挠心,就这么放弃,可不是世家大族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