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此子大才

向晚非雪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贞观极品公子最新章节!

    诺大的两仪殿内,只剩下了太宗皇帝与李承乾父子两个,像这样和自己父皇独处的机会,李承乾以往是格外渴望的,从这里就不难看出,这孩子以前是有多缺爱。

    但是今天,李承乾可就没有那么好的心情了,刚刚在将那篇策论交上去的时候,他的心里就已经在后悔了。

    在当下,何人敢替前隋炀帝杨广翻案啊!?

    就连朝廷的官方舆论都在不断的强调炀帝是个无道昏君,李唐皇室龙兴太原,定鼎关中,还是天意,这种基本论调,基本上就是在为李家皇位的正统性服务的。

    没看到就连蜀王李恪都在含蓄地黑自家亲外公吗?

    这个时候,为炀帝翻案,那简直就是在质疑李家皇位得来的正统性,影响社会和谐程度,是要被关小黑屋的,当然,那只是程度较轻的处罚,要是惹得天下总扛把子太宗皇帝龙颜大怒的话,脑袋玩儿个自由落体,那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李承乾越想越觉得害怕,后背不禁一阵发寒,尤其是刚刚太宗皇帝那句“太子有心了”,到底是明讽,暗讽,还是转弯儿讽?

    李承乾想不明白,只是觉得自己前途堪忧,他虽然不喜欢冷冰冰的皇宫,一天到晚都向往着宫外自由的世界,可是这并不代表,他不在乎太子之位啊!

    有道是,不想当皇帝的太子就不是好储君!

    李承乾自小接受到的就是预备皇帝教育,自然也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够登上皇位,创造出足与他父皇媲美的丰功伟绩。

    可要是因为听了薛琰一番反.社.会论调,心血来潮交上去的策论,导致太子之位旁落,那可就真的是糟了惨。

    太子之位闹悬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担心害了薛琰,总的来说,李承乾这孩子还是很仁义的,认定了薛琰是自己的好友,自然要维护,可是在他从小就满心崇拜,畏惧的父皇面前,他又如何维护?

    武阳郡公一脉不得太宗皇帝欢心,这一点,李承乾自然是知道的,本来就不招皇帝待见,要是因为这么一篇策论,惹恼了皇帝的话,到时候,薛琰只怕就真的危险了。

    “父皇赎罪!”实在是承受不了这巨大的压力,李承乾决定坦白了,争取太宗皇帝能够从宽处理,“儿臣信口胡诌,胡乱写的,还望父皇饶恕!”

    太宗皇帝看着急忙请罪的李承乾,居然笑了:“乾儿!平身吧!朕又没说要治你的罪!”

    李承乾闻言,木然起身,心里还是一团乱麻,不是要治罪,那到底准备怎么样?

    要知道,等待判罚,比之接受判罚,可更加折磨人!

    太宗皇帝手上拿着李承乾交上来的那篇策论,道:“乾儿!你说实话,你的这篇策论,是你自己所做,还是另有他人!”

    李承乾还想替薛琰顶雷,可是却又知道,天底下的事,尤其是在长安这等天子脚下的所在,发生的事情,岂能瞒得住太宗皇帝。

    “父皇!这策论~~~~~是儿臣所做,然,策论上的诸多观点,却并非儿臣所想!”

    李承乾诚实的态度,让太宗皇帝不禁点头,道:“如此说来,可是那薛琰!”

    李承乾虽然获得了出宫特许,但是每次出宫,都是要到马宣良那里去报备的,马宣良是太宗皇帝的心腹侍卫,肯定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太宗皇帝。

    李承乾知道,就算是抵赖也没用,只是“出卖”了薛琰,让他心中难安,但是在太宗皇帝面前,他实在是没有勇气回避。

    “是~~~~是薛琰!”

    李承乾说完,顿时感觉自己仿佛就是个十恶不赦之人,出卖了好友,况且,昨日薛琰之所以对他说那番话,还不是为了能够帮助他,薛琰能够说那么多,当着李承乾的面褒贬前隋炀帝,分明是出于信任。

    可是现在,李承乾因为扛不住压力,全都招了,但是说过之后,他又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就算薛琰能偶逃过这一劫,日后,李承乾还有什么脸面去见薛安。

    一想到这里,李承乾也是什么都不顾了,向前两步,跪倒在太宗皇帝的龙书案前,道:“父皇!薛琰说那番话,也是为了儿臣,他是在教导儿臣,为君之道,纵然有错,还请父皇见谅!饶过她这一次!”

    太宗皇帝闻言大笑,道:“朕何曾说过要罚薛琰了!?”

    李承乾一愣,仔细想想,太宗皇帝好像还真的没说过要惩罚的事情,但是这气氛营造的实在是太容易让人紧张了。

    太宗皇帝招了招手,将李承乾叫到跟前,摊开那篇策论,道:“乾儿!薛琰昨日对你所言,尽皆在这篇策论之中吗?”

    李承乾见太宗皇帝不似要发火的模样,胆子也稍稍大了起来,道:“回禀父皇,尽在纸上,只是儿臣见薛琰似有言之未尽之意,再问时,薛琰却不肯说了,只是最后对儿臣说了四个字!”

    太宗皇帝顿时来了兴趣,问道:“是那四个字?”

    李承乾回道:“过犹不及!”

    太宗皇帝闻言,不禁微微一怔,过后又淡然一笑,道:“此子当真大才!”

    李承乾交上来的这篇策论当中,着重分析的便是如今被当成炀帝罪状之一的大运河,当下人们依旧在指责炀帝为了方便坐龙舟游玩,不体恤民力,开凿大运河,纷纷指责炀帝是个昏君。

    但是太宗皇帝能够坐上这把龙椅,显然他的眼光要比那些凡夫俗子看得长远多了,隋朝因大运河而亡,然大运河却并非亡国之兆,如此浩大的工程,虽然耗尽了天下的元气,然却足以称得上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大运河开通以后,“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运河的开通,还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外,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江南河四段,接五大水系黄河,长江,海河,淮河,钱塘江,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不但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然而,修大运河毕竟是劳民伤财的举动,虽是暴.政,但也是炀帝的功绩,开通运河是为了加强对东南方的统治、沟通南北经济、加强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

    大运河开凿,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但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联系,对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运河水利运输,成为了当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政治上,为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也同样需要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

    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百姓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开凿过程中滥施酷刑,进行镇压民众抵抗运动,规定:凡反抗者“罪无轻重,不待奏闻,皆斩”。

    就如策论开篇所言,炀帝为君暴却不昏,修建大运河,造福千秋万代,然终归,隋炀帝操之过急,一味的好大喜功,最终耗尽了民力,导致盛极一时的大隋江山,二代而亡。

    薛琰眼光独到,并非人云亦云的贬低隋炀帝,同时也认可了隋炀帝的历史功绩,这一点,是许多饱学之士都看不到的。

    当然,能够看清这一点的,天下也不乏人在,然而,薛琰能有这份胆量,讲他人所不敢讲,就凭这份勇气,便是太宗皇帝都要敬佩一二。

    敬佩归敬佩,可是太宗皇帝看着这篇策论,却又不禁有些担忧。

    之前太宗皇帝曾想过,如若薛琰当真有才学,便要重用,以补偿当年亏欠薛贾,可薛琰竟然如此胆大。

    这样的人,用的好了,当为治世之能臣,倘若用不好~~~~~~

    太宗皇帝只是一想,便不禁的心头惊惧,他当朝之时,自然无事,可若有朝一日,新君登基的话,到时候,还能否压制得住薛琰。

    想到此处,太宗皇帝心头,不由得生出了几分杀机。

    突然,太宗皇帝又想到了方才李承乾说的,薛琰最后说的那四个字一一过犹不及!

    想到这四个字,太宗皇帝不由得笑了。

    倘若薛琰当真有非分之想的话,便不会用这四个字来告诫李承乾了。

    很显然,薛琰已经猜到了李承乾的身份,却不点破,反倒是通过那四个字来劝解,由此可知,薛琰于仕途之心甚淡。

    “乾儿!与那薛琰为友,你且不可耍太子的威风,记住朕此前和你说的话,对待薛琰,要执以师礼,此子大才,日后可为你臂助!”

    李承乾闻言一惊,他怎么都没想到太宗皇帝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引为臂助,这不应当是最遭人忌讳的事情吗?

    如果李承乾刻意结交的是朝中重臣,太宗皇帝肯定会恼恨,但若是薛琰的话,自然就没关系了,薛琰只有一个空头爵位,在朝中全无根基,让他来做太子的臂助,显然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