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瞎鼓捣

向晚非雪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贞观极品公子最新章节!

    一个是深通厚黑学,掌握着天下人生死的总扛把子,一个则是蒙荫袭爵,还被皇帝瞧不上的落魄小郡公,双方的力量对比,实在是太悬殊了。

    要说薛琰不担心,不害怕,那绝对是糊弄人的。

    薛琰怕死,尤其是如今的生活,他非常满意,虽然政治地位近乎没有,但是身为大唐郡公,家资小有,衣食无忧,身边依红偎翠,这等神仙的日子,谁舍得扔下。

    薛琰担心,害怕,也不是杯弓蛇影,而是,他知道,自己对李承乾所说的那些话,极有可能会触怒太宗皇帝。

    薛琰对李承乾说,看待一个历史人物,不能只看到其中一面,基本上就是再说,不要将一个反派彻底黑化。

    而天底下黑化炀帝最彻底的人是谁?

    还不就是当今的太宗皇帝本人吗?

    继位之初,太宗皇帝就曾反复的说要以隋亡为鉴,将隋炀帝刻画成了一个骄奢淫.逸的无道昏君。

    用炀帝的卑劣来衬托自己的高大上,这可是太宗皇帝的政治手腕。

    注意,只是政治手腕而已。

    事实上,来自后世的薛琰透过历史,对太宗皇帝的了解,要远超这个时代的任何人,没错,炀帝确实因为役民过重,导致丢了江山。

    可太宗皇帝也没好到哪里去,纵观历史上的贞观一朝,劳役是在不断加重,出现了“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徒行文书,役之如故”的紧张局面。

    甚至包括来自边远地区在内的各地劳苦大众,自带粮食长途跋涉几千里来京服役,在太宗皇帝执政期间,兴修了诸如乾阳殿、洛阳宫、永安宫,飞山宫、襄城官、翠教官、玉华宫,九成宫和北阙等大批宫殿,即以修得较小而又比较草率的汝州西山襄城宫而言,役工达一百九十万,造成“一人就役,举家便废”的惨象。

    因此,有人当面指责太宗皇帝,“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作飞山宫时,“恒差山东众丁”,“怀、洛以东,残人不堪其命”。

    何况这一时期,兵役屡兴,太宗本人又不顾农忙与否,喜欢校猎游乐,为此缮桥治道,起码使役一、二万民工,和炀帝一样,同样是要严重妨害农事的。

    贞观十三年,魏征就在进谏时说过:“陛下这些年来一直滥用民力,而且还振振有词,说什么'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这是什么歪理!”

    然而太宗皇帝却道:“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

    从早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路走到后来的“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孰真孰假?

    哪个是表演,哪个是真言?

    在令人感动不已的对话背后,九成宫、大明宫、飞山宫、襄城宫。也正同时破土而出,因为九成宫修建得过于华丽,他又下令将其摧毁,襄城宫同样被摧毁,但原因却是因为修筑出来之后,不符合他的心意,二者的对比很容易让人看出,哪一场属于表演,哪一场属于真意。

    当然,这些事都是在太宗皇帝缔造了贞观盛世之后,志得意满之下做出来的。

    可虽然不能代表现在的太宗皇帝也是如此,但人性使然,显然,太宗皇帝日后的总爆发,不无他的本性。

    薛琰当着李承乾的面,替隋炀帝翻案,闹不好就会被老李同志当成是“教坏了我的好儿子”,然后“咔嚓”薛琰一刀。

    要是真的那样的话~~~~~~~~~

    在担惊受怕中过了几日,薛琰最终还是将此事放下了,因为李承乾还是照例隔三差五的到他府上来,也不曾说过什么,除了眼神略带歉疚之外,也没有其他怪异的行为和言语。

    既然什么结论都没有,薛琰也就不想继续自己吓唬自己了,干脆,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脑袋掉了碗大个疤,要是日子再这么过下去的话,没等到太宗皇帝赐死的圣旨,他就先被吓死了。

    想明白之后,薛琰又开始琢磨起了,该怎么改变生活质量这件大事,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一一赚钱!

    神仙酿为薛琰赚到了穿越大唐之后的第一桶金,如今他又要为第二桶金消耗脑细胞了。

    作为穿越众,在拥有了基础资本之后,想要赚钱显然是见轻松愉快的事情,问题是,用什么来赚钱。

    冥思苦想之下,薛琰有了主意,只是害苦了府上的下人,好好的武阳郡公府,被薛琰硬生生的盖起了一座袖珍砖窑,连着几天的忙碌,做了毁,毁了做,终于瞎鼓捣出了几个能让薛琰看得过眼的样品。

    样品出窑的当天,李承乾又到了,这些时日走的顺脚了,都不用通报,李承乾就直接到了正厅,恰好看见薛琰捧着几个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在发呆。

    (喂!我是在思考好不好!)

    薛琰思考的太入神,以至于李承乾到了身边,都不曾发觉,还在捧着那几个东西看。

    李承乾站在薛琰身侧,也跟着看了半晌,也没闹明白,几个粗制滥造,毫无美感的印章,有什么吸引人的。

    “子玉兄!这是何物?”

    即便李承乾心中认定了薛琰手上拿着的是印章,不过出于对薛琰以往一贯做派考虑,薛琰都好像宝贝一样捧着的东西,肯定不会使印章那么简单,定然另有玄机。

    听到李承乾的声音,薛琰才回过神来,见是李承乾到了,不禁笑道:“贤弟来看看,你猜猜此物是作何用的!”

    薛琰说着,将其中一枚递给了李承乾,李承乾接过,拿在手里,仔细观瞧,方方正正一条长柱,一段刻着一个“学”字,只不过这字写的有些奇怪,整个字居然是反着的,看上去倒像是平日里用的印章,可如果是印章的话,这质地也实在是粗糙了些,他随身带着的那枚太子印,可是美玉雕刻而成的,薛琰的这枚古怪印章却连一点儿装饰都没有,实在寒酸。

    “小弟愚钝,实不知这物事有何妙用!”

    薛琰接过,笑道:“这是为兄近些日子瞎鼓捣出来的,贤弟不要小看这小小的物事,这东西可有大用处!”

    薛琰说着,脸上满是神秘之色,让李承乾看得越发好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