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十里灾民

日月行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最新章节!

    “行,那就走吧,只是你们这老胳膊老腿,可千万不要在路途上出什么问题。”

    朱成瞥了一眼朱元璋三人。

    三人都已经年过半百。

    不过精气神的状态似乎还都不错。

    “呵呵。”

    朱元璋玩味的看了一眼朱成。

    “康王殿下,咱老赵的身体可不赖,别说是马车,就算是骑马,也没有任何问题。”

    他朱元璋马上的元帅!

    蓝玉和徐达亦是悍将。

    赶路算什么啦?

    “骑马我不行。”

    朱成一翻白眼。

    还是坐马车吧。

    一行人上到马车上,不用朱元璋嘱咐,锦衣卫就已经悄然的跟在后面。

    马车的空间并不大,但容纳4人还算没有问题,至于两名丫鬟——茉莉和百合,坐在后面的马车上。

    整个车队不过两名马夫、朱成、两名丫鬟而已。

    “康王殿下不担心路上安全问题?”

    朱元璋问道。

    就算是现在的大明,在某些偏远的地方,还是会有流寇的存在。

    如果遇到流寇。

    朱成的队伍,绝对是白给啊!

    “走官道,驿站停歇,换马,星夜兼程,不会有问题。”

    朱成说道。

    “也是。”

    朱元璋点了点头。

    只要走官道,那么遭遇问题的几率便会小上不少,但路途会稍远一些。

    马车缓缓开动。

    刚一离开应天府,朱元璋便是察觉到马车有些不对劲。

    应天府内的路比较平整。

    不颠簸还说得过去,为何在官道上,竟然也几乎感受不到颠簸感?

    要知道就算是官道,也难免坑坑洼洼。

    不应该如此平稳!

    不。

    不是完全的平稳,而是并不明显的抖动,正常而言的马车,颠簸起来就像是炒菜。

    人在马车里上下颠。

    可是坐在朱成的马车中,颠簸感被微弱的起伏感所替代。

    让朱元璋非常好奇。

    “是弹簧。”

    朱成解释道。

    “在马车轴承和轮子的接触面上,有螺旋状的铁丝,车轮的震动被铁丝吸收,咱的马车就没有那么颠簸了,而是只有轻微的起伏感。”

    “康王殿下还真是聪慧,竟然有如此巧妙地设计。”

    蓝玉由衷的感叹道。

    这马车。

    是蓝玉做过最舒服的,如果可以买到,那么无论花多少钱,蓝玉都心甘如怡。

    “还真不是我,得归功于炼钢厂的一位工人。”

    朱成抬起手,轻轻摸了摸鼻尖。

    弹簧的名字是他所起。

    但这东西,乃是炼钢厂一名厂头发明出来的,那名厂头父亲是马车行的。

    他研究一番,弄出来弹簧减震装置。

    “大明的能人可不少。”

    朱成由衷的感叹。

    “是啊,可就算如此,康王殿下仍是其中的佼佼者。”

    朱元璋附和道。

    ——大明首席工匠,都想将荣誉让给你。

    “还行。”

    朱成耸了耸肩。

    ……

    在马车的疾驰下,朱元璋三人花费2天时间,从应天府赶到汉中府附近。

    一路上不知道跑死多少匹马。

    “下车吧。”

    在距离汉中府城内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朱成让车夫停止驾车。

    随后对朱元璋三人说道。

    “这里就停下吗?”

    朱元璋不解的问道。

    “嗯。”

    朱成点了点头,随后开口解释道。

    “这里距离三晋之地非常近,三晋之地面临百年难遇的旱灾,我番地的耕种地肯定也收到影响,我想看看影响到底大不大。”

    说完后。

    朱成就从马车上跳下来,朱元璋三人只能跟上。

    离开马车之后。

    朱成四人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热,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

    加上阳光的暴晒。

    简直要人命!

    “虽然从马车里就感受到高温,但这太阳,未免有些太毒了吧。”

    朱元璋用手遮挡脸,皱眉说道。

    这里还是和三晋之地有一段距离的汉中,很难想象三晋之地现在又是何等的情况。

    无粮、无水,暴热。

    人民可怎么办呐!!

    朱成往前走几步,便是来到一处田地前,田地里种植着庄家。

    有些枯槁的感觉。

    蹲下之后。

    朱成看到,土地上已经有细微的干裂,如果不下雨的话,可以预见到,干裂的情况还会加重。

    “怎么会如此严重!?”

    朱元璋震惊。

    汉中的粮食耕种尚且收到影响,其余州府估计也是一样,汉中附近又是大明的主要粮仓之一。

    如今面临这么严重的旱灾。

    全国都将受到影响。

    “唉,预料之中吧。”

    朱成叹了口气,但还是耸了耸肩,表情上也并未有过多的沮丧。

    在他的记忆中。

    这场旱灾甚至让大明根基都受到一定影响,怎么可能不严重?

    “怎么办,是否奏明陛下,这旱灾的严重程度,恐怕不是某一地域能够独自解决。”

    朱元璋试探着问道。

    “老赵,你想的太简单,国库有钱吗?”

    朱成摇了摇头,出言反问道。

    “呃。”

    朱元璋一下子被问住。

    在大明,钱粮基本可以画等号,大明税收有八成是粮食税,而且直接由各地上缴粮食。

    朝廷会将粮草换成一定的银钱。

    银钱不足。

    那么就说明粮草也绝对不充盈。

    “诶呀!”

    朱元璋顿足捶胸。

    如此灾难,如果没有钱粮救济,那么将会有多少人民死掉。

    朱元璋都不敢想。

    “别太担心,我有一点点准备。”

    朱成说道。

    “嗯。”

    此时此刻,朱元璋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朱成的准备上,不然这场灾难,怕是要让大明遭重。

    “那边有人!”

    徐达突然指着某个方向,惊呼一声。

    朱成等人循着望过去。

    果然。

    能看到几名流民,他们衣着破烂,而且还拿着大包小包,一看就是从三晋之地逃难而来。

    “过去看看!”

    朱成说道。

    也不乘坐马车,就往流民所在的方向走,走了大概一刻钟。

    便是来到流民所在地。

    到了之后朱成四人才发现,那根本就不是一两个流民,而是一长串。

    流民们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排着队伍。

    “怎么回事?”

    朱元璋问道。

    流民又渴又饿,本来不愿意搭理朱元璋,但是见到朱元璋穿着实在是不凡。

    不愿意得罪,便是半搭不理的回答道。

    “领饭。”

    “我们也是从三晋之地刚来这里,听说汉中在发救济粮,所以等一等。”

    “不知道能不能领到。”

    “哦……”

    听到灾民所言,朱元璋点了点头,原来是排队领救济粮,汉中既然还在发放救济粮。

    那说明还能承受的得住。

    是个好消息。

    “呵呵。”

    朱成见到朱元璋一脸放松,洒然一笑,随后问出一个问题。

    “你知道这里距离汉中府城门,有多少距离吗?”

    “不知道?”

    朱元璋当然不知道。

    “十里!!”

    “足足十里!!”

    朱成咬牙切齿。

    这特么。

    已经有这么多灾民了吗??

    不光是灾民数量,竟然让队列排到距离城市十里开外,管理者是干什么吃的?

    最后的灾民饿死,估计都领不到一顿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