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守城不守陴

蜀心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元末小盐王最新章节!

    五月初一,无为县郊。

    象征着民族平等的日月同辉旗被元军扯下,现在的城头上飘扬着臭名昭著的九阳旗。

    三百多个血淋淋的人头挂在城墙上,未干的鲜血顺着城垛缓缓地流下。

    城墙悬挂的头颅上,全都挂着一条红巾。

    这座县城刚刚收复不久,因为军情紧急,所以来不及设置官方派出的官吏。

    原先的临时镇守者是一个在当地非常有名望,并且饱读孔孟诗书礼义的士绅。

    他的手中有着五百红巾军和三千民兵。

    在元军大军压境之下,那个士绅用所谓的“正统思想”很好地催眠了自己。

    在进行了一炷香的激烈思想斗争后,他毅然决然地敞开大门,早早地跪在地上恭迎伪朝梁王。

    民兵投降,红巾军奋战到底,尽数牺牲。

    二十万鞑军进城,凡是有反抗者,与乡绅富户有过节者尽数全部枭首。

    小小的县城顿时血流成河。

    异族的铁蹄重新踏入这片土地,勃罗帖木儿乘着一匹挂着彩绢的高头大马,显得神采飞扬。

    沉闷的军靴声迎面而来,街道两旁家家闭户,没有人敢发出过多的言语。

    “罪臣恭迎王爷入城——!”

    那个士绅拘谨地跪在地上,挤出一抹笑容恭恭敬敬地说道。

    勃罗帖木儿看到乡绅,先是愣了一下,随后拍着他的脸开怀大笑。

    “哈哈哈!你这条狗还算是识相!叫嘛子名字?”

    那乡绅面露喜色,激动地给勃罗帖木儿磕了一个头,认真地说道。

    “罪臣性林小名兴邦,贱字保国,平日里通读孔孟大圣贤的经书,最恨的就是那些个反叛王师的乱臣贼子了!”

    “好!好!你献城有功,以后就在军中任个汉军千户罢了。”

    勃罗帖木儿赏识地拍了拍那乡绅的肩膀,把他拉了起来。

    “替大元好好办事,俺亏待不了你!”

    “多谢王爷赏识!多谢王爷赏识!”

    在林兴邦磕头如捣蒜的声音下,勃罗帖木儿得意地策马扬鞭,朝着下一个县城攻去。

    五月初三,当涂沦陷,全县四千民兵力战至死。

    五月初五,和州,太平两县沦陷。曹安民,黄自发举剑加颈,挥泪自刎。

    五月初六,二十万元军和勃罗帖木儿抵达应天城郊,全境震惊。

    ……

    “传吕帅和张督府的军令,应天十三门从今日开始全部关闭!闲杂人等不得随意进出!”

    应天城内,一队骑着马匹,绑着红巾的军汉在城门口来回吆喝着。

    马蹄踏在石板路上,扬起一阵阵的烟尘。

    守城的军士将分别安插在东西南北的十三座铜制大门通通关闭,城垛机要处也全都架上了火炮和弓弩。

    “老哥哥儿,这是要打仗咯?”

    一个在城门口屠猪卖肉的大汉听到了城门的“吱呀”声,朝着旁边的一个算命的瞎子老头问道。

    那算命的老头随意应了一声,愤愤地说道:“可不是嘛,才太平了莫几天,老天不给咱安生的时日哦。”

    “谁打谁哦?”汉子来了兴趣。

    “还能有谁,朝廷的梁王打俺们阎王呗!”

    “两个都是王,一个在安徽,一个在应天。阎王爷又对俺们和善,是个好王,他梁王干啥子要打仗哦?”

    算命的老头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

    “阎王不想让俺们饿死,就要把梁王那个大饭碗分一点给俺们,梁王不愿意,自然就打阎王咯!”

    “难不成朝廷要看着俺们饿死不成?”

    “就是嘛!”

    “啥子朝廷嘛,俺看啊,还不如强盗!”

    “谁说不是嘛!”

    “他娘的!”

    那大汉骂了一声,操起杀猪刀用力地往猪大骨上砍了一下子,朝着街道旁吐了一口唾沫。

    ……

    “韩二狗,你领着五千敢死队到雨花台布防,把能用的火器带一半走!记得布置交叉火力,就是拼光每一个人也要给老子守他三天!”

    “末将领命!”

    “还有,除了外墙的防御,在城内也要筑墙,提前做好巷战的准备!”

    “最后,通知县令和知府,去百姓那里募兵,能招多少是多少。”

    “诺!”

    应天府衙内,人潮涌动。

    嘈杂的声音密布,使人心神烦乱。

    吕珍已经一天没合眼,消息传递得实在太慢,而元军的行军速度又过于迅速。

    前脚关上城门,后脚二十万元军便已经在方圆三十里的一大片地区扎下了营,将应天城团团包围。

    即使素有守城经验,可吕珍还是有些猝不及防。

    “吕大哥,俺把府库的军粮和银两都给你清点过了,足够咱一个月的用度。”

    张士信抱着一把算盘,快步从门口走了进来。

    “只要俺们坚守不出,鞑子应该就没得办法。”

    “唉——”

    吕珍的手中紧紧攥着一张带血的文书,长叹着应了一声。

    “士信,你看一下这份公文。”

    “要得!”

    张士信读过两年私塾,勉勉强强识得点字。

    他接过吕珍手上的公文,小声地念道。

    “沿江四县一万八千民兵,八千人投降,四千人被俘虏,六千人战死。”

    “黄自发,曹安民被……枭……枭首分尸,林兴邦投降……”

    “鞑子此次下了血本,来势汹汹啊,黄明府他们……”

    张士信红了眼睛,声音哽咽着说道。

    吕珍拍了拍他的肩膀,再次沉重地叹了一口气。

    “俺到时候会请奏国公,替黄大人追封加赐,但现在,俺们得考虑一下如何守住这偌大的应天城。”

    “吕大哥,这是江浙中枢,督帅定然不会放着不管。”

    张士信近日看了不少兵书,这些年也跟着二哥南征北战,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

    此时,他沉下心来,认真说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俺们的大队援军在半个月内左右就能赶回来,只要俺们撑住十五天,勃罗帖木儿便会弄巧成拙,自取灭亡。”

    “士信,咱这三万兵马可都是临时招募的老百姓,即使俺摆出山阵,想要守住十五天亦是不容易啊……”

    吕珍苦笑着说道:“平日里公爷对你最为重视,俺的山阵顶在前面,至于怎么打,俺多听你的意见。”

    “把重兵放在城外的雨花台和钟山上。”

    张士信铺开地图,坚定地说道。

    “咱们,守城不守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