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迷途 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凝楼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龙城飞将最新章节!

    无广告小说网看着就是爽!

    “陛下有旨,请车骑将军、左将军接旨”

    前来下达兖州建安朝旨意的宦官下得车马,见到张燕、李晓之后,捧出圣旨就准备宣读,先来这么一嗓子意思是请眼前这两位别傻站着,你就算不焚香沐浴以示恭敬,至少也得跪下?

    哪知李晓一把就把圣旨夺了过去,道:“哦,皇帝来信了,说了些什么?”

    来信?那是旨意宦官的鼻子差点都气歪了,莽夫,果真是不识礼数的莽夫好在李晓对朝廷无礼也不是第一次了,宦官早有耳闻,据说朝廷下的旨意这位大将军是一次没跪接过,有时候干脆就直愣愣坐着,代表皇帝宣旨的钦差站在他面前不像是在宣读至高无上的圣旨,倒真像是在读信

    如今这世道,有兵就是爷,谁叫兖州朝廷的手伸不进这里,现在是千方百计拉拢人家的时候,得罪不起呀宦官心里暗自感慨

    李晓在扬威军废除跪礼,慢慢的这个习惯也普及到整个黑山军系统,张燕、余毒也颁令照做成为一种正式的规则,颇受部下欢迎,本来都是一群泥腿子出身,不讲究什么礼仪,这样反而自在张燕对李晓的举动不以为意,他字识得不多,文才谈不上,圣旨通常又写的是天花乱坠,深奥无比,没点学问还真看不懂,干脆直接问李晓:“二弟,兖州下了什么旨意?”

    李晓古文修养也是一般,能看懂大概的意思就是自己没那水平写不出来,展开圣旨看了一遍,冷笑道:“兖州朝廷给大哥您封了燕王,又给我封了个晋王,他们是不见我们自己不打起来不甘心啊”封王就要给封地,如果李晓接了这份旨意,那么黄巾军政权又要因为李晓拥有自己地封地而割裂开来

    那宣旨的宦官陪笑道:“车骑将军劳苦功高晋封晋王理所当然,陛下议功之时满朝文武那都是赞同的”

    张燕也觉得李晓威望功劳不在自己之下自己封了王位就不许人家封王似乎有点过份,弄不好还会激怒扬威军,人这一生图什么,不就是图个功成名就吗?当下道:“二弟,既然这是朝廷的意思,那就接了旨意,毕竟……”

    李晓知道从张燕的立场上是决不能说出反对的话的于是道:“既然大哥这么说那我就接了这个晋王,但是我提议,凡是我黄巾军人员,不管以后封了什么爵位,都只有禄,取消封地,我们不准豪门大族囤积土地,首先自己就不能破坏这个规矩否则何以服众?”

    没有封地那就无法私下里组建自己地力量,是消弭内部势力割据的重要手段,黄巾军一直强调军政分开,成立统计营统管监视制止军队势力控制地方就是这个意思,而禁止私人拥有过多土地,也是为了防止豪门利用依附于自己地佃农作乱现在李晓主动放弃了摆在自己面前的诱惑以一种高姿态做出了表率,有了这个表率在前,既打击了眼下来自兖州的阴谋,又为日后的分封定下了规矩,其意义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张燕大喜,握住李晓的手,道:“二弟,委屈你了”

    “我们是为了穷苦人打天下,又不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富贵,有什么可委屈地”李晓是真没把这个晋王放在眼里好歹他也是经过党教育多年的人心里装的多是百姓,是对历史的承担只要能把汉民族带离日后的苦难,在政治上做出大的让步李晓都会毫不犹豫,个人和历史天下比起来微不足道

    “把钦差带下去休息,去请余帅过来”李晓下了两道命令

    宦官期待了半天见一点苗头也没有,连叫倒霉,暗骂张燕、李晓不懂规矩,连个礼数都不懂,居然不给一点孝敬,这要是换了别的地方,这道喜旨一宣,自己还不捞了个饱?辛辛苦苦一趟,看来是要白跑了,怪不得一说到黄巾这里宣旨没一个人愿意来,下次打死自己也不来第二趟了

    张燕、李晓、余毒黄巾三大巨头会面,杨凤因出任内阁总理,也得列席,四个人就是黄巾政权里的最高军政首脑了

    “既然张帅正式封王,那这国号可得好好琢磨琢磨了,还有国都,得重选一个地方,安邑太小了”眼看着黄巾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如今终于要封土立国,成立连大汉王朝都不得不承认地合法政权,大贤良师的心愿达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看上去亦不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杨凤心里总有点想哭的酸痛,又有想大笑的冲动,话说出来声音都有点哽咽

    杨凤地情绪也影响了到了张燕、余毒,二人回想以前的辛酸历程,生离死别,同样是感慨万千,三人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李晓,心里对此人充满感激三人的自知之明还是有的,黄巾军能有今日的辉煌,全是缘于此人的横空出世,黄巾军目前的军略、政略全是出自他一人之手,不是他,黄巾军想要达到如今的成就完全不可想象,特别是在经历了三军合并的风波后,可见此人对黄巾的一片忠诚

    李晓看见三人地目光,笑道:“都看我干什么,国号、国都是大事,大家都动动脑筋,我一个人说了不算”国都不是帝都,封国地都城叫国都,大汉的国都称帝都,而国号按照以往地惯例,封地是哪里国号就是什么,比如封地齐王就是齐国,封地淮南就算淮南国,可现在黄巾军控制两州、两郡外带一大片草原,那国号就不能那么随意了

    余毒道:“咱们四人里就你的学识最高,这国号怎么取你自然当仁不让”

    张燕、杨凤俱都点头张燕封燕王,取“燕”为国号不是不可以,但似乎不够准确,至少关中那一块就跟“燕”不搭边

    “有了”李晓忽地想起一桩历史,一拍手,道:“既然黄巾源于太平道,那么国号就称太平天国如何?”

    三人闻言都赞道:“好正合其实,就叫太平天国既形象又气派”

    李晓心里暗叫惭愧

    “国都定于……”李晓略一沉吟,道:“晋阳”

    张燕晋封燕王,同时取国号为太平天国,定国都为晋阳地消息以行文的形式正式下达,由此代表黄巾政权在法统上站稳了脚跟当夜,安邑城中的黄巾将领齐聚一堂,欢呼痛饮绝大多数人都大醉不起

    趁着太平天国成立的大喜日子,第二轮科举考试火热进行,共有两千六百余人被取中,基本上这次报名参加科考的只要不是浑水摸鱼的都录取了,录取率之高后世赶了几千年都没打破这个记录燕王下旨,八科前三名赐马佩红花,亲自接见本来按照后世的规矩,还要经过殿试才定名次叫做钦点,现在省了

    这一次科考,庞统在没有什么竞争对手地情况下荣获军事科状元,崔州平以其深厚的经学根底获得明经科状元,同时也报名明经科地孟公威获榜眼,石广元获探花大工科的状元是一个粗手粗脚满面黝黑的中年汉子,据说乃是墨门传人,精通机巧之学,礼法科状元被法家信仰者夺走……

    中榜之后胯马游街、皇帝赐酒是后世科举的传统项目了,但这次头一次,众人自然觉得鲜,坐在高头大马上,军兵开道,百姓观瞻,实在是荣耀无比就是再不在乎功名利禄的人也会陶醉在其中扑面而来的羡慕、夸耀声中

    庞统生性洒脱骑在马上笑嘻嘻的,不停地向路旁的百姓拱手致意着实过了把名士的瘾他因为容貌丑陋,一向不得重视,这次忽然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心中得意实是难以用言语表达,此情此景本来再佐以美酒那是再好没有,可惜习惯性的摸摸腰间,因为要觐见燕王,一向随身携带的酒葫芦已经被卫士给搜走了

    崔州平却是一路的冷笑,看看与自己同列的状元,不由轻蔑地撇了撇嘴,心里颇耻与这些人为伍,道不同不相与谋,文人就是要有这一股傲气

    游街完毕,觐见燕王,同时接见他们的还有李晓、余毒等内阁重部人员

    现在的太平天国在礼仪上都还没正式规定,张燕又是个不拘小节的人,因此接见的程序很简单,说了几句没营养的废话,好生勉励了几句,然后就是宣读对这些精英地任用

    这些状元、榜眼之类的放在后世就相当于高等学府的大学毕业生,理论挺足,但都没有实践经验,当然不能给什么独当一面的高位,一般来说都是放进各部里任个虚职,先熟悉熟悉业务再说当宣读到对明经科崔州平的任用时,崔州平突地大喝道:“且慢”

    只见他摘下礼帽,脱下礼服,傲然道:“我参加科考不过是想以文会友罢了,委身与贼岂是我博陵崔家子弟能做的事?”

    堂上张燕、李晓等人的脸色立刻变了,不想投靠黄巾,那你来参加科考干吗?以文会友?这是国家论才大典,何等庄严肃重之事,是给你私下里与人较量文才的地方吗?是可忍孰不可忍,简直欺人太甚

    一旁的庞统、石广元、孟公威三人也吓傻了,就算你不想给人家卖命,等过了这风头,封冠挂印悄悄逃了便是,这般当面折辱人家,还要命不要?

    张燕脸色铁青,心里已动了杀机,咬牙道:“我军举办科举之前已说的明白,这是论才大典,是选拔人才地大事,你既无意官场,为什么要报名?报了名,中了举,游了街,这时再来说两句轻薄言语,这就是你地名士风范?”

    余毒怒不可遏的跟了一句:“狗屁名士,这种人就是纯粹找死,为了求一个名士之号,他们什么狗屁倒灶不要脸地事做不出来”

    余毒的话一针见血,不但是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也是这么想的,这个时代的人想出头靠什么?就是靠名声有名声的人走到哪里都吃香,诸侯抢着请你为上宾,没名声,学问再大也只是个屁,这就和后世产品质量好不如广告好的道理一样崔州平、石广元等人在年轻一辈人中算是薄有虚名,但也只限于地方,就连庞统、诸葛亮这样的人才也要靠老师司马徽逢人就拼命的宣扬“卧龙、凤雏得其一而安天下”,这就是广告效应,不然谁知道你庞统是谁,诸葛村夫是谁?就这样庞统还是走哪哪不待见,可见名声对一个渴望出人头地的人多么重要庞统参加科考还参杂了其他的原因,崔州平三人却是纯粹奔着名声来的,余毒的话一点都没说错得了状元,当面骂贼辞官,不管怎么样,崔州平这一炮算是打响了,天下人想不知道他崔州平都难

    “呛”“呛”好几个脾气暴躁的将领都拔剑出鞘,跳着脚要宰了这个崔州平崔州平昂着头,一脸准备慷慨就义的兴奋,读书人好名胜过好命,只要这一剑过来,他崔州平就是名扬四海的抗暴英雄,崔家的牌位里就得有他一号

    “算了,你走,你如愿以偿了”李晓制止了将领们的冲动,不管这个崔州平是什么目的,人是绝对不能杀的,一杀,就把天下的士子杀的胆寒了,政治上的取舍一定不能受到怒火的影响他平静的望着崔州平,道:“说实话,你这不叫名士风范,叫无赖你要知道,论才大典,招收的名额是有限的,你中了举,相应的就挤下一个士子,在你洋洋得意的时候,你别忘了,有一个士子正深陷落榜的痛苦之中我言尽于此,你滚”

    李晓的话道理是对的,但不适用于这次标准放的犹如大海般宽阔的科考招生,只是外人哪里知道?李晓故意这么说,一来是打击一下崔州平的气焰,给他英雄的外表抹点黑,二来也是警告以后也想用这招来诳名声的狂徒,行事要三思,你来可以,但是你别忘了你这样做是阻碍了其他人的进身之途,给这些人树立点敌人

    因为一个狂徒,一场盛会草草而散,李晓对一个亲卫耳语了一句,那个亲卫得令,在外面截住庞统,道:“请问是庞统先生吗?晋王有请”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更多全本TXT小说请到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