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食货志

方莫语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汉末之贾政最新章节!

    襄阳到上庸之间路程大约五百余里,水路与山路交互。

    大船从襄阳城外码头出发,望西北溯流而上,一直行了一百五十里,这才登陆,一行人卸了货物,改坐马车,从群山中的道路中穿行。

    尽管长路漫漫,车船颠簸,然而这个百多人的使团中不时有琴瑟的声音传出,而女子的娇笑声音更是不绝于耳。

    其貌不扬的王粲王仲宣,换了一身峨冠博带的打扮,长袖飘飘,竟也多了些贵公子的气质。

    “仲宣公子,奴想听阳春白雪……”

    “仲宣公子,给奴来一曲高山流水吧!”

    “仲宣公子,琴也弹得腻了吧,不如改为鼓瑟?”

    王仲宣这一路上,便埋头脂粉堆里,操琴鼓瑟,不时和贪玩的娇娥调笑,这一路的颠簸,竟也恍然不觉。

    蒯越却是另坐一车,车上小炉煮着茶汤,不时打上一杯饮,多数时候则是依着车窗观看道路两旁景色,偶尔也侧耳听听王桀那车上传来的莺声燕语,嘴角含笑。

    车行了二百五十里,便到了荆州最西的房陵郡,此处的太守是蒯越兄弟的族内子侄蒯祺。

    且说,此地本也是上庸属地,秦时分出来作为房陵县,不过还是隶属于汉中,直到几十年前,此地升格为郡,此后便改隶荆州。说来,上庸虽然眼下仍是一县,但以其最早的规格,其实比大汉朝的许多郡倒还要更大些。

    车队到得房陵郡,便稍作歇息,由太守大人安排招待一番,同时叔侄两人也借机叙话一番,交流消息。

    “上庸那处,近来有些什么新消息?”

    叔侄俩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才一落座,蒯越便即急急地发问。

    蒯祺拱了拱手,这才说道:“敢告叔父:据传那上庸贾政,近来受了天子诏命册封,现今是荡寇将军、汉中太守!”

    闻言,蒯越点了点头,又复笑了起来,说道:“朝廷给他封这么个空头的汉中太守,还是要他去找张鲁那个神汉拼命啊!”

    笑了一笑,他又看向了蒯祺,只见蒯祺脸色郑重地说道:“从往来商贾处探听到的消息,那贾政自从打败地方群豪之后,已是收拢了不少钱粮,上庸扩军不少,应该已过千数;那贾政此前所筹的‘龙虎豹营’,似乎也已开练了。”

    蒯越点了点头,说道:“兵事方面需要着重注意。那边没有其他可疑的动向吧?”

    蒯祺道:“那倒没有,不过听闻那贾政颇喜酒食之物,是个贪口腹之徒,先是买了上千斤酒酿他的什么秘酿‘金瓶没’,近来又在铁官别造一些见所未见的庖厨之物,更令铁官演习……这人我看,倒是有些志大才疏。”

    蒯越摇了摇头,道:“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但观他袭上庸、平地豪,诸多动作,少说也是个能据数郡险要的霸才,不可小视!他酿的‘金瓶没’我也试过,端的妙物,就不知道他要怎么用了……”

    上庸城内,城守府。

    近来一切都颇上轨道,贾政便把诸事分派手下文武,自己则甩手专务研发。

    贾政干脆一次把石工、陶工等一应工匠都一并找来,石工就按他要求来改制石磨,而陶工则照着他的构思,造了几式土炉,并摸索着做些其他器具。

    让石工打开这年代的石磨,贾政细细观察之下,发现这年代的石磨不行,果然是出在磨齿上。这个时代的人,对磨齿的了解比较粗浅,便仅仅是在磨石的表面弄了些洼坑而已,形状并不规则。

    贾政心内有些了然,感觉有些儿把握,干脆让从人找来几块大青石,却让那石工起手做个大的。大体的雕琢倒也简单,重点便是接触面的磨齿,他让石工把磨齿部分分成八个区域,分别刻上斜线。

    磨面的磨齿是最要紧的,其他倒也还好,贾政便放手任由石工依照往常经验去弄,只在部分细节处提出要求。

    总之,在木工的配合下,耗时不少的这台新式石磨,总算完工了。

    除了各种调整的细节,还照着贾政的吩咐特别制作了套牲口的套头。

    看着成型的这台器械,贾政欣喜有加地绕着看了一圈,随即让人去弄驴子和麦子来。

    他令人往石磨的入料口倒上麦子,给驴子蒙上眼,套上套头,再把鞭子一抽……

    这沉重的石磨,便在驴子的带动下一圈圈地转动,而麦子也在缓慢地从入料口滑落下去,不久,出料口也开始流出了面粉,落入下方准备好的面桶中。

    左之此前过来汇报工作,说完了事,也是好奇地在一旁看着,这时忍不住上前细看,又捏了一把在手里,细细观察,随之赞叹道:“大人真神人也!这粉,远比市面上的麦粉为细……细腻滑嫩,真神品也!”

    贾政笑着受了左之的这记马屁,也走上前去,抓了一把这石磨磨出来的面粉细细观察。

    这和此前那“麦粉”果然是天壤之别,手感细腻,和后世市场所卖的面粉相差无几了……就是带着点淡黄色,这也正常,后世市场所卖面粉都是机打,少不了加些增白剂、强筋剂之类的东西,外观自是极好……而实质上,用起来反而有些不如石磨面粉,因为机打的过程中速度太快,温度太高,反而没有这种石磨面粉好用。

    这番试用下来,这款改进版石磨就算是完成了,贾政便下令左之去组织人手开工继续制作多具,而他本人则开始用这新磨出来的面粉去试制多种他记忆里的面食。

    一应要用的土炉都已经造好,贾政便只是在旁指手画脚,让人分别用温水、冷水、鸡蛋、猪油等物去和面,又让取来酒曲和入其中发酵。

    虽然在新东方进修过,也喜好面食,然而这方面贾政倒是只知道个大略,便让多人多方向随便试去了。

    一番胡乱尝试之后,这些面有的发过头酸臭了,有的没发好,有的烤老了成了炭团……

    不过,总算是尝试的基数足够大,竟然也有几个做出了类似烤饼、锅盔一类的东西。

    贾政拿在手里尝了尝,毕竟是发过的面,甜度酸度倒是多种多样,经过一番烤制,也带着些焦香,也还可以说过得去吧,多少找回了一些记忆中的味道。

    他随口吩咐这些从人注意总结经验,可以再往内里加上肉馅,在表皮撒些胡麻——也就是后世的芝麻。

    这一类烤制的面食,倘若制作工艺成熟了,便是极好的军粮,这可将远比现时带着粟米行军,到了营地再埋锅造饭高效。

    原来的历史上,一直到明朝时,才出现了便携的军粮——穿孔烧饼,这是明朝初年武功兴盛的原因之一,不是有便携的军粮,农耕民族粮食转运困难,追击游牧民族便要消耗数倍的资源。想那前汉武帝年间武功赫赫,代价就是把内地数世积累的粮食财富消耗一空。

    而历史上,最高效的军粮还是蒙古人发明的,他们宰杀一只整牛之后,把牛肉风干,捶打压缩,最后装进被宰的牛的膀胱里,每员士兵携带数袋牛肉,便足够数月食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高效的军粮,蒙古人的骑兵才得以用闪电一样的速度在欧亚大陆上奔袭,仅用了一两代人几十年的时间,就征服了史上最广袤的土地,建立起空前庞大的帝国。

    贾政对蒙古人的压缩牛肉袋自然是无比神往,然而……暂且只能作为一个未来的计划。

    且说,虽然身处农耕文明社会,然而这两汉年间的畜牧业,却是远胜后世某些丢脸的朝代,在前汉武帝年间,数世的经营积累,各地多有各种“牧师苑”,便是国营的牧场,又鼓励私人养牛马,以致大汉境内的牛马动辄以数十万计,几乎还要多过北方的匈奴。到了当下的后汉朝,由于外患减少,裁撤了不少“牧师苑”,规模是少得多了,然而基础还在,贾政若是有心弄这类军粮,未来倒也有得戏做,只是当下还是不行。

    因为,上庸还是太小!虽然平定地方群豪之后,从各个豪家也抄没了不少牲畜,然而基础还是比较薄弱。贾政计划,未来拿下几个大郡,或者一州之地之后,便可以研究这样军粮,倘若成功的话——兵书说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以后他就可以当放屁了!兵马随身携的肉袋就是军粮!也许,未来他还有机会建立一个汉人版本的亚欧超级大帝国!

    而在当前,锅盔烤饼这一类面食,已经足够支撑贾政在州郡征服中占据更多优势了。

    当贾政端坐在城守府内,品尝着新出的一批锅盔时,荆州使团来访的消息也传了进来。

    略加思索,贾政便即吩咐迎入,把那一干护卫士兵安排到军营中居住,也隐隐存个看守的意思,其余人等便令迎入府内相见。

    人未到,礼先到。经过房陵一驻,荆州使团的礼物竟包装成了贺贾政大人升任荡寇将军、汉中太守的名义,钱粮兵器这等的放在一旁,居中的丝帛、玉器极为惹眼。

    贾政看着,略略点头,心里开始好奇起刘表的意向,这时便又见二十几个美姬且歌且舞,走入府来,他倒也一时放松了些心神,细细品味。

    这荆州来的女子显然是挑选过的,个个肤白胜雪,曲线动人,娇声滴滴……贾政这才反应过来,这些时日里紧锣密鼓忙事业,似乎某些方面的欲望也很久都忘了去唤起和释放了。

    一个其貌不扬,却衣袖飘飘,有些公子气质的青年走上前来躬身一礼,笑道:“多时不见,王粲恭贺将军建功立业,雄踞一方!”

    贾政细细看着那人,脑中属于那庶子的记忆仿佛有些印象,再想了想名字,差点要叫出声来,好在强行忍住了,维持住了荡寇将军的威严。

    这王粲,可就是让蔡文姬她爹蔡邕叹为奇才的主儿,曾经听到他来访鞋子穿反就跑出来,因此还流传下来一个成语“倒屣相迎”。后来他归顺了曹魏,成了曹丕的密友,喜欢驴叫,死的时候曹丕组织了一帮人学驴叫给他送行……当然了,说回来,这个人也就是文采方面突出,谋略方面没听说过什么特别的。

    贾政对于文人倒是没有特别的好恶,点头笑道:“可是当初蔡中郎誉为天下奇才,倒屣相迎的王仲宣?”

    “天下奇才”这四字套在现下落魄的荆州门客身上,却是加倍的尴尬。王粲脸上微微一红,正有些不知如何回话,身后长着锐眼的短须文士走上前来,笑道:“可不正是王仲宣?平日里操琴鼓瑟的绝艺且不提,刘荆州送给将军的这些歌姬,可正是仲宣精心挑选,将军可还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