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厚葬于绵山南

淤泥有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悟空小说网 www.wkxs.cc,最快更新家中无极品个个和善,女穿男最新章节!

    县令五十五两,县丞、主簿四十五两,六房史三十一两。教谕四十两,巡检三十八两。其余人未记。

    所以起初富饶是有雇县丞、主簿的资格的?如此的话发展的应当也还不错呀。

    白渝澜更加好奇富饶怎么变成如今这模样了,一会去史部寻寻富饶史册。

    白渝澜继续往后翻阅,发现富饶的又一次变化是在五十年前,中间空了很久的记录不知是遗失了还是本就没记录。

    这次的支出记录是新一任的知县,这一次就没有县丞与主簿了,白渝澜想这中间的时间段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

    新知县一来就又建造了一座寺庙,再一次的雇纳各类典史衙差,这次的工钱直接缩水近一半。

    县令大人月俸三十五两,教谕、训导、道司、会司月俸各三十两。六房典史十九两,巡检月俸二十四两,其余人未记。

    “富饶有寺庙?在何处?” 白渝澜不看还不知道呢。

    “在城外的雀山山腰处。” 时礼书回。

    ?有空了必须得去拜拜。

    这次的月俸维持了四十年,然后就变成了如今的数字。马谡观是在六年前上任的,一直维持上一任的俸银数。

    查阅完这些,白渝澜又让时书史算一下朝廷所欠他们的银钱有多少,算好了给他拿去内衙给左锦。

    出了礼房白渝澜来到史房,他想看看富饶的历史,史房的典史是娄史书。

    娄史书拿来富饶史记后,白渝澜就细细查阅起来,前面记录的与发展史差不多,直到家族分离开,富饶人就开始通过大山获得资源。

    如此与世隔绝几百年,富饶县的人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开始有人在大山中寻找外出的途径。

    哪怕有很多人迷失在大山之中,哪怕知道入了山就是九死一生,也阻挡不了富饶人探索外面的世界。

    皇天不负有心人,不懈努力就会有成功的那日。

    在一个平常不能再平常的一天,有一位入山寻路的少年安全归来,知道他接触过了外界人后整个富饶都沸腾了。

    每日每夜都有人成群结队的去往山外,也成功的与山外人有了商贸往来。

    这事能瞒得住知州?当时的玉山知州见大山深处竟然住有这么多的人,当即就上报了朝廷。

    后来朝廷派官员领兵调查,确认后朝廷随即下旨封富饶为县,下派知县,县丞以及主簿。

    为了更快更稳的控制富饶的掌控权,朝廷还特指一将军领兵前来协助,治理。

    无意外的富饶成了县,建了衙门造了城隍庙,雇佣了一批典史衙差。当时富饶人人激动,因他们与山外一致无异了。

    有了县衙的管制,富饶确实一派繁荣昌盛,热闹非凡。只是好景有限。

    最大的转折点是在六十年前左右的那场战乱,富饶被四处逃窜的江湖人以及流民当做世外桃源寄居下来。

    再是繁荣昌盛,再是世外桃源被那么多素养不一,流离失所的人参与后也有了杂质。

    富饶百姓开始遭遇被偷被抢被欺,富饶人一时之间抵触情绪达到顶峰,要求县令驱赶这些流民以及抓捕江湖宵小。

    当时的县令苦于民声一致,也因为流民与江湖中人确实不好管理,开始武力镇压驱赶。

    此行为惹怒些小人,小人怒人心冷恶,随即投了敌军,并领敌军入了繁荣昌盛的富饶县。

    当时的知县在衙差与军兵的保护下提前跑了,富饶就这样被敌军攻城掠地、打打砸砸、洗劫一空。

    如今的没有人带领的富饶顿时比战场还乱,城镇但凡值钱的都被搜刮干净,更别说家中有积蓄的了。

    有人为活命逃往深山占山为匪,有人为了挣山地打的头破血流,富饶人一瞬间从富裕变为贫穷,富饶也从青山绿水变成穷山恶水。

    唉!看的白渝澜心里惆怅。

    “这个丢城弃民的县令如今还活着?” 白渝澜心中鄙视他。

    “未知。” 娄史书也想知道呢。

    白渝澜觉得这人九成是没了,六十年前的事了,就算他也是二十做知县,如今也有九十岁了。

    “……… ”白渝澜挑眉无语,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来。

    石望生的爹当年就是因为当官的跑路,他也不得不当了逃兵做了流民,还被白杏村村民排挤了数年。

    所以富饶县大概是石家的老家?

    也可能只是巧合吧。

    白渝澜收回思绪继续看去,看到马谡观的上任事迹,他能感觉到马谡观的努力,只是努力若没了天时地利人和,那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

    马谡观也知道要想富饶恢复以往光景,必须要把路先修好,只是没人手还没武力值,山路没修百米就被连绝山山匪打了个重伤过半。

    为了手下与百姓的安全,也想改变富饶的经济体制,马谡观与三眼做了交易,甚至不惜同意四六分。

    只是想法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他遗漏了最重要的一点,富饶百姓皆穷,又何来银钱交易。

    马谡观发现以后也想改变这一个情况,也知道要让百姓以工换钱,可是他没有本钱去支付工钱。

    见百姓越过越苦,连能裹腹的山也被山匪占了个遍,马谡观心中气愤不已,他做了一个决定。

    他以进货为由,让人去府城联系知州,希望能派兵剿匪。只是几次三番都被拒被无视。

    后又越过知州联系知府,好在知府回了信派了人来了解情况,说好年前上书借兵,年后便派兵前来剿匪。

    马谡观心中看到了希望,打算亲自去与在府城的知府手下详谈,结果这一去便没能回来。

    当夜马谡观家眷在衙内被屠杀干净,一家老少,主仆衙差三十余人皆无一幸免。

    后被厚葬于绵山山上。

    唉!看着最后这几个字,白渝澜心里堵的慌。

    人如茶,当如沸水一般的困难来袭时,有的抗争不息而浮水面,有的躲避屈服而沉杯底。

    执起杯来,浅饮一口,甘苦共存,竟不知哪种味道更胜一筹。

    白渝澜又看了看后面的记录,写的是右同知这几个月对县衙以及县城百姓贴发的公告。

    大部分都是歌颂马谡观评击山匪的话,只是白渝澜总觉得有些奇怪。